3)第四十三章 卿辈哪得谈 奇袭成都城(十一)_即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明蜀兵犹强,我军就算打下南郑,势必也难长期坚守……。”

  莘迩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我明白了。鲜少你是在说,桓公如果败了,我军就撤回秦州,自此不提攻打南郑的话;而桓公如果胜了,我军然后可以再打南郑。”

  令狐京迟疑了下,说道:“京即此意。”

  莘迩似笑非笑,说道:“鲜少,当日提出配合桓公伐蜀的是你,今日我亲自领兵南下入蜀,又说不宜於此刻攻打南郑,应当坐观桓公成败的,还是你。鲜少,你把我弄糊涂了。你到底是想帮桓公伐蜀,还是不想帮?”

  “……,明公,伐蜀是国家的大事,当然应该支持,然以京愚见,支持归支持,却似亦不应冒险硬攻南郑,毕竟折损的都是咱们陇州的子弟!”

  莘迩慨然说道:“鲜少,卿意我已知,毋庸多言了!诚如卿言,桓公千里伐蜀,所向披靡,兵锋已至成都百里外,然我军入汉中半月,到现在却连个南郑都不能打下!已是不如桓公。

  “要再按卿之所议,静候桓公与成都决战,观其成败,其后再作进退的话,更是只会增加桓公之威,而减损我定西的声势。卿之此议,实不可取!

  “且莘幼著,男儿丈夫也,南郑我自取之,焉因人成事者?”

  “因人成事”是一段典故,出自“毛遂自荐”。

  长平战后,秦军包围赵都邯郸,平原君临危受命,去楚国求援。毛遂自荐跟从。到了楚国,跟从平原君的另外十九个出色的门客无有寸功,全靠毛遂,说服了楚王答应援助赵国。歃血盟约的时候,毛遂唤那十九个门客也来,讽刺他们说:“公等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意即:你们都是因为别人(毛遂)的功劳,而才办成了事情。

  莘迩引用这个典故在此,意思很明白,是在说,他要靠自己的力量打下南郑,而绝不愿按照令狐京所提议的,靠桓温战胜蜀兵、以致攻克成都的大胜,而趁机打下南郑。

  莘迩炯炯的目光下,令狐京不复有面对氾宽等人时的不烂之舌,无言以对,讪笑摇扇罢了。

  唐艾心服於莘迩的神采,一边眼神异样地看向令狐京,想道:“麴爽攻灭虏兴,收获灭国之功;明公此番亲自伐蜀,如果无功而返,又或者纯粹因为桓蒙的胜利而才攻下南郑,那么两相对比,明公在朝中的声望必然下坠,此前安定西域等等的功劳,也都将会因之而前功尽弃。

  “令狐鲜少的这个建议,表面上听着不错,我看是用心叵测!”

  风凉如冰,雨声哗哗。

  ……

  两更时分,果如唐艾的判断,本就不小的雨水,变得越来越大。

  夹杂以电闪雷鸣。

  僚人有崇雷、祭雷的风俗,那十个被高延曹送来的僚人男女,五体投地,拜倒在囚帐中,吟唱古老的歌谣。其中的一个孩子,从帐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