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1章 博物馆的变化【求月票推荐票】_我的科技博物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变动力飞船高速列车,以及威力的强大激光武器等。

  到那个时候,建设火星基地也会成为很简单的事。

  不过对于影响力的要求,多少还是让徐磊有些微词,没想到竟和虚拟现实技术相同。

  需要达到千万点影响力。

  虽说从某种程度上讲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人类的作用要大于虚拟现实,可起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制造出来的虚拟头盔不缺销量,能够快速成为全球热销产品,如此才在数月时间内完成了影响力的要求。

  眼下可控核聚变也需要千万影响力才能继续解锁新展品,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将其运用到多个领域中。

  但要知道现如今人类对可控核聚变的研究,其装置都非常巨大。

  单凭这点就存在了许多局限性。

  奈何局面已经变成这样,眼下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看来这次影响力的事情只能慢慢来了,现在先让我看看博物馆收藏的这项技术有什么独到之处。”

  此时徐磊的思维很清晰。

  无论这项技术怎么大量获取影响力,首先要做的事情是要通过对技术知识的了解把可控核聚变装置给制造出来,否则说什么都会显得苍白。

  念头停留在这里后,徐磊自然也没有继续迟疑什么,当即伸出手指点在了信息屏右下角的注释上面。

  骤然。

  原本信息屏上的模板数据内容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正是核聚变的详细技术。

  由于未来科技研究中心的副院长裴洪印,在没有退休前正是负责庐阳科学岛的人造太阳项目。

  后来才交给了更年轻优秀的李承哲接手。

  加上裴洪印心中一直有很强烈的执念,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真正问世。

  所以在研究中心的时候依旧没有研究,并且时长通过星瞳和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对此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这使得徐磊也多少有些了解。

  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难点在于人造超高温。

  核裂变可以自发地进行,也可受激进行,但核聚变要在超高温超高压条件下进行,这就是核聚变难以实现的原因。

  而人造的物理环境很难实现超高压和超高温兼得,可要想实现核聚变,就必须制造出比太阳更极端的高温环境。

  但放眼人类认知中的全部材料,都不可能抵挡住十亿度的持续高温。

  在这种情况下,物理学家提出通过巧妙构造非接触支撑磁场,使聚变的等离子体悬浮在真空中。

  从而将其约束住。

  并通过控制核聚变燃料的加入速度,及每一次的加入量,使核聚变反应按一定的规模连续或有节奏地进行。

  为此物理学家还提出了聚变三重积的准则。

  即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和约束时间,三者的乘积。

  只有超过这一基本值,聚变体输出的功率,才大于为驱动反应而输入的功率。

  实现可利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