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 徐光启论孙承宗_气吞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朝廷内斗不止,辽东内讧不绝。若是朝廷一心,辽东将帅协力,平辽确实指日可待,只是,这种想法,过于当然。孙督师虽威望隆重,有能力管治辽东,但恕臣直言,孙督师,非平叛灭国之帅,能守辽而不能平辽。辽东诸官将帅,他能管,而不能操之如臂,守成有余,难有开拓。”

  崇祯有些意外,这还是第一次有人在他面前,这么评价孙承宗。

  徐光启面上都是思索之色,道:“辽东的问题,乃经年累积而来,想要革除,须朝廷下决心,须辽东仔细小心筹谋,五年能解决辽东不合,政令统一,已算大功。”

  崇祯拿起笔茶杯,神色平静,道:“卿家继续说。”

  徐光启抬眼看着崇祯,又看向毕自严。

  毕自严眉头皱了下,还是点头。

  徐光启见状,向崇祯微微躬身,道:“陛下,辽东之内,有监军,有朝廷派去巡抚,经略,总督,督师,有本土的大族,有降将,有骄兵悍将……彼此之间互不统属,派系交错,争权夺利,相互攻讦、掣肘,此起彼伏,从万历三十年以来,从未断绝,反而越演越烈,以至朝廷难以控制。有权有兵者,大多听宣不听调,怯战溃逃,事后又相互推诿,在朝廷争斗不休……”

  崇祯皱起眉头,这些事,他其实是知道的,但从徐光启这里听到,还是暗自心惊:看来,我还是低估了辽东的混乱。

  崇祯没有喝茶,将茶杯抱在身前,目中都是沉吟之色。

  辽东的内斗,是朝廷党争的延生,又不完全是。

  可想要解决,不是派个人,换几个人就能解决的。这种争斗,深入到了骨髓,从上到下都在斗。

  不改变辽东的风气,单是换人,根本不能根除!

  徐光启看着崇祯的表情,暗自感觉有些说多了,便道:“陛下,辽东狭窄,只要据城固守,有利器相助,建虏本不善攻城,长此以往,必可攻守转换,我大明平辽之机大增!”

  崇祯听得出徐光启是在安抚他,心里暗笑:这是怕我太年轻,说的严重吓到我?

  他仔细的推敲着徐光启的话,虽然有所顾忌,并没有说全面,还是令他警惕起来。

  ‘辽东的问题太过严重,需要动大手术。但暂且还不能,明年建虏入塞,若是能大胜,或许有机会……’

  崇祯心里默默想着,忽然抬头看向徐光启,道:“卿家说的守城利器,是火炮?朕在卿家的书里看到过?”

  徐光启道:“是。臣与一些西来之人对我大明的火炮进行了改进,威力更大,宁锦之战中,火炮之功凸显,臣认为,未来之战争,此利器必不可少,甚至可决定胜负之数!”

  崇祯微微点头,赞许的道:“卿家果然看的长远。朕有意大量制造火炮,既可守城,也可攻城,将来我大明军中,必须备足够的火炮!”

  徐光启迟疑了下,道:“陛下,火炮体量大,制造复杂,一门火炮,成本可能要四千两。”

  徐光启是知道国库情况的,根本不可能大批量制造,造个十门,已经是一种极限了。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