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六章 纸糊朝臣_气吞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常寺被崇祯一句话,连锅端,让皇极殿的大殿内,一片安静,落针可闻!

  唯有那两个站出来的,尴尬又不安的举着板笏,一动不敢动。

  崇祯环顾着一殿朝臣,看着他们的表情,细微动作,心头的火气不见一点减少。

  他看着满殿的朝臣,道:“还有人要说什么吗?陈述盐政利弊的,为长芦说情的,为周覃申辩的,亦或者,要弹劾什么的人?”

  没人说话。

  所有朝臣都躬着身,没人再站出来。

  等了一阵子,崇祯的目光,在黄立极与周道登脸上梭巡,道:“周阁老?”

  周道登心里一突,连忙出列,举起板笏,道:“启禀陛下,盐课荒唐已久,臣认为,应当整肃。至于盐价飙升,臣以为,乃是人祸,须朝廷严肃应对。”

  周道登的话,乍听有道理,却没说怎么应对,完全是官场废话。

  崇祯在他脸上顿了下,落到了周延儒的身上,道:“工部周侍郎?”

  周延儒没想到他被点名,虽然心里不安,但面上坦然,从容而出,朗声道:“启奏陛下,臣认为,盐价飙升,民怨沸腾,皆因长芦被查,只要长芦早日恢复出盐即可。臣建议,尽早结案,以定人心,盐价应可在短时间内平复。”

  这也是废话。

  谁不知道长芦一案了结,热度消退,盐价自然而然就会恢复。

  崇祯又看了一圈,发现,除了他的人,其他人好像都畏畏缩缩,根本不敢迎他的目光。

  ‘这么多朝臣,就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一点有用的吗?’

  崇祯对这些人,失望透顶!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心头怒火,神情冷冽,猛的站起来,来到台阶之前。

  朝臣们见崇祯走了出来,心头一惊,神色各异,低头用余光观察着崇祯。

  黄立极脸角绷紧,抱着板笏不动。

  周道登躬着身,微微低头。

  其他人纷纷面露恭谨,缓缓放低板笏。

  哪怕是王永光等人,也暗自警醒。

  虽然他们早就知道应对之策,可这会儿也是不敢丝毫乱动,生怕打乱崇祯的部署。

  崇祯看着这一大群人,胸中怒气有增无减,背起手,目露冷光,大声道:“太常寺,是个案吗?一个小吏顶在前面,后面有多少人操弄,多少人分赃?你们呢?六部九寺,你们有没有参与倒卖私盐,获取私利?有没有煽风点火,哄抬盐价,趁机发这笔国难财?你们不说,朕也知道,肯定有,不在少数!”

  崇祯的话,在大殿里回荡。

  殿中,不知道多少人悄悄低头,紧绷着脸,大气不敢喘。

  崇祯目光掠过这些人,来回走动了一下,道:“朕,希望做一个宽仁之君,也希望你们,还记得读书时的初衷,不要一门心思的升官发财!想想你们曾经的理想,再看看我大明的现实情况。国库一年税收,满打满算不过三四百万,你们呢,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