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七章 迎双亲_明朝富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殿试排名如何?”

  杨聪假假意思惭愧道:“唉,他们这殿试排名也有点不尽人意,胡宗宪只是二甲末流而已,王宣更是排到三甲中流去了。”

  这其实也没什么,只要不排倒数,就不用担心闲言碎语。

  李时紧接着又问道:“那你是想将他们留在京城,还是外放到地方任职呢?”

  这不废话吗,当然是留在京城拉,比起前程来,地方官员哪里能跟京官比。

  不过,杨聪却是知道,这不是废话,李时这意思,是准备给自己送个大人请呢。

  他连忙拱手道:“首辅大人,若能将他们留在京城,下官感激不尽。”

  这小子,不错,知道感恩图报,这人情应该不会白送。

  李时闻言,点了点头,又琢磨了一下,这才郑重的道:“你应该也知道,这京官有时候并不是职位越高越好,要想前程远大,最好的就是入翰林,其次就是当言官,六部主事一级职位虽高却不如言官,至于五寺官员,那就更不用说了。不过,他们这排名着实有点低,这胡宗宪倒可以勉强派个御史,这王宣的话,最多也就能派个六部主事,你看如何?”

  这人情做的,杨聪不由感激道:“多谢首辅大人。”

  李时摆了摆手,轻描淡写道:“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对了,这王宣有何专长,六部职能不一,你觉得他去哪个衙门比较合适呢?”

  晕死,李时这人也太好了吧,连这个都给自己考虑到了。

  杨聪感动道:“首辅大人,下官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您这提携之恩,下官记下了,以后但有差遣,还请首辅大人不要客气。说到这王宣,他还真有专长,他是匠户出身,又曾精研格物致知之理,下官觉着,如果能将其派到工部,定能让其一展所长。”

  李时毫不犹豫的点头道:“那行,就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吧,状元郎可还有事?”

  这话的意思,就是要送客了。

  这年头,送客有两种方式,关系好的,就问问还有什么事没,关系一般的,那就端起茶杯,吹一口便成。

  杨聪也知道,这会儿京官都不敢太晚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起来早朝,特别像李时这种上了年纪的,基本上回来吃个饭再散散步,消消食,就该睡下了,他这打搅人家已经够久的了。

  他连忙起身郑重的道谢了一番,这才告辞而去。

  这胡宗宪和王宣的派官的事一解决,杨聪这段时间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只等他父母和爷爷,还有张贞来到京城,他便可以举行婚礼了。

  他原本是想亲自去接一下父母的,但却因为拜谒皇陵的事给耽搁了,这会儿他也只能打消这个心思,老老实实在京城等着了。

  他以为,他父母用不了多久就该赶到京城了,因为山西离京城本就不远,却不曾想,等了好些时日,他不但没能等来自己的父母,还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他父母竟然请人传信问他急不急,如果急的话,他们就不换取盐引了,直接来京城。

  这意思,就是换取盐引的事出麻烦了咯,他父母虽然没在信中明说,他却能猜的到,山西那边恐怕是出大麻烦了,不然他们也不会丢下盐引不换了,直接来京城。

  要知道,换盐引也是与时限的,如果规定时间内不能把粮草辎重送到边镇,那可就麻烦了,因为边军不能断粮啊,一旦相应的商贩没将粮草按时送到,南京户部就要赶紧调拨粮草了,到时候这商贩不但盐引份额没了,还会受到严厉处罚。

  撒尼耐唧唧的,是谁,竟然敢给自己的父母使绊子,活得不耐烦了!

  杨聪当即决定,去趟山西,把自己的父母迎到京城来,同时,教训一下那些不长眼睛的东西。

  后面两成盐引份额的事他还没来得及跟他父母说呢,这种事在书信里说毕竟不方便,他原本是想等父母来京了当面跟他们说的,现在,干脆直接去山西看看吧,如果现在这点盐引份额都做不了,后面那两成的盐引份额岂不更做不了!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