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恐怖的淘汰率_明朝富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万分之一之间,也就是说,一两万读书人里面最多出一个举人!

  这恐怖的录取比率之下,读书人想要获取秀才功名都千难万难,想要考上举人那更是难如登天。

  当然,考上举人之后随之而来的好处也是相当惊人的,获取了举人功名不但能获取四百亩地的免税额度,还能获取选官的资格,也就是说,有了举人功名,你就有资格当官了。

  这所谓的当官可不是没有品级的杂吏而是由吏部选派正正经经有品级的官员,如果有后台又或者能力特别强的话,当个县令,甚至是当个知府都不是不可能的,像历史上有名的海瑞就只是个举人而已。

  可以说,考上举人就等于一举从普通老百姓变成了高高在上的统治阶层,整个人生从此就彻底改变了,这对于李杜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惊喜啊,他虽然没如同范进那般欢喜的疯掉,也激动的有点控制不住自己了。

  他这正欣喜若狂呢,薛南塘紧接着又欢呼道:“中了,中了,我也中了!”

  晕死,杨聪顺着李杜的名字往前看去,果然,没过几个便是薛南塘,这两个家伙都中了,自己应该没有问题啊,他正要继续从榜首往后看,俞大猷突然大笑道:“哈哈,我也中了。”

  杨聪闻言,顺着薛南塘的名字继续往前一找,果然,很快就找到了俞大猷的名字。

  这家伙,可不得了了,文武双举人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

  现在,一起六个人,李杜、薛南塘、俞大猷都中举了,王宣和胡宗宪应该也中了,因为王宣和胡宗宪的水平明显要比他们三个高一大截,这三个家伙都中了,王宣和胡宗宪是不大可能不中的。

  这个时候杨聪心里着实慌的不行了,他们都中了,自己为什么不中呢,他的水平可比这三个家伙强了不止一星半点,甚至,从做文速度上来说王宣和胡宗宪都比他差了一大截,要按这样算起来,他应该名列前茅啊,为什么前五名里面都没有他的名字呢?

  如果自己真被何迁和何迁和严嵩做掉了,那后果简直不堪想象啊!

  他怀着忐忑的心情,焦急的抬起头来,继续从榜首往下看去。

  第六名亚魁,杨讳聪。

  这家伙虽然姓杨,也带了个“聪”字,中间却多了个“讳”字,还不是啊。

  他下意识就要跳过去,但是,紧接着他又愣住了,因为那“讳”字两边貌似有个细细的括号,他刚看的太匆忙了,愣是没注意到。

  杨(讳)聪,这应该就是自己了,他知道自己这个“聪”和当今皇上朱厚熜的“熜”是同音,前面加个讳字倒也不奇怪。

  不过,这名字写的真心操蛋啊,杨讳,尼玛啊,太像杨伟了,这他吗到底是谁啊,这么操蛋的!

  他正在那里暗自腹诽呢,胡宗宪突然跳起来大笑道:“我中了,我也中了,哈哈哈哈。”

  杨聪见状,连忙顺着榜首往下看去,果然,二十几名里面便有胡宗宪的名字,这下,五个年轻人都开始兴奋的相互庆贺起来,唯有王宣还在紧张的搜索着自己的名字。

  终于,在经历六十多次失望之后,他看到了自己的名字,这个时候,他竟然忍不住热泪盈眶道:“老夫也中了,老夫竟然也中了!”

  其实,他并不老,他这会儿也就四十多岁,要用现代人的话说,他是正值壮年,不过,这会儿老百姓平均年龄本就不高,再加上他生活异常艰难,早已折磨的他满头白发,可以说,他心态已然老了。

  但是,看到自己中举之后,他那满含热泪的眼眸中仿佛又焕发出一丝壮志雄心。

  这个时候中举,他这辈子或许还大有可为啊!

  这次乡试,南直隶考场总共也就录取六百余名举人,而他们这六人竟然全中了,不得不说,这是奇迹

  其实,这结果也不是很奇怪,究其原因,主要杨聪太有钱了,各种乡试和会试的精选文章集注他是看到就买,不知道买了多少本。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他们看的精品应试文可不止三百篇,而且每篇都有名家点评,做出来的文章自然不会太差,中举那也是正常的。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