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十七 盘算_四合院:开局从秦淮茹堂弟做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多时,秦淮南就在那一块的碎布料堆里面,麻溜的,捡满了四个大麻袋的零碎布料,又买了十几根松紧带。

  而且,就这样一大堆的东西,满打满算,拢共加起来的成本价,也才一块钱!

  虽然也有人江姐,没有跟秦淮南他多收的缘故。

  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在厂里看来,这些碎布的成本价格,压根就几乎于没有。

  这批碎布料,基本都已经是过剩的。

  对于国棉纺织厂本身而言,这批碎布料,本就是需要被处理掉的淘汰货。

  这样一来,秦淮南以后如果还想沿着这个发展下去的话,至少在“库源”方面,不用愁了,简直就相当于源源不断。

  只需要他的操作妥当,完全可以毫不费力的,就把这样一条“产业生物链”,给塑造起来。

  只有真实了解过这个时代的人,才会清楚了解到,这个特殊时代的与众不同。

  与后世商铺,网店,实体店里面直接购买一条龙服务所截然不同的是,这个时候,人们不讲究买现成的衣服。

  一般来说,想要新衣服的话,基本都是请裁缝做,或者到裁缝店去定做。

  虽然商店里也有成衣,但似乎既不经济,款式颜色又不好。

  裁缝,也是这个时代,不用领执照的个体户,可以到人家里去量尺寸,然后拿布料回家去做,做好再送来。

  价钱公道,做工漂亮。

  各大城市也有一些著名的裁缝店,有如照相馆,四处分布,给人以方便。

  五六十年代,衣料多用平阳布、劳动布、斜纹、咔叽、灯芯绒、府绸。

  这个时候的人们,也只有过年,才会有新衣裳。

  一开始,都是直接拿布票去商店剪布,然后送到裁缝店里让师傅去做。

  在商店的某个角落,有一个木头做成的高高的台子,是这个时候的“收银处”。

  高台面有许许多多的线,这些线连接到商店店堂里的各个柜台。

  顾客买了东西后,售货员就把票证、钞票什么的一起夹在挂在线的铁夹子里,铁夹子就“嗖”的一下滑到“收银处”去,等那边结算好了再“嗖”的一下子滑回来,整个交易过程就是这样。

  尤其是在过年前,那些乡下来的人进镇置办年货,那些铁家伙更是“嗖—嗖”地在头顶飞来飞去,场面异常壮观。

  做好或买回家的新衣裳,一般是在大年三十晚拿出来,挂在床顶的木架子。

  小孩子常常躺在暖暖的被窝里,无限遐想地看着它,有时候还坐起来就近地细细地瞧,忘了外面是冰天雪地,寒气逼人,心里就想着明天一早能穿它走亲串户,几乎是一夜无眠,舍不得睡觉,就盼望着天快快地亮起来。

  第二天,这些孩子们也不再死命地赖床了,赶紧穿新衣裳,吃一碗奶奶和妈妈三十晚做的汤团,跑到外面去和小伙伴玩去,其中一个大的竞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