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十 世事难料_四合院:开局从秦淮茹堂弟做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国棉纺织厂里面闲逛,差不多到了下午一点四十左右的时候,秦淮南又返回了后厨。

  两点钟就要到位,开始为今天食堂的晚餐做准备。

  不过工作量,也还好。

  这个时候,食堂虽然供应,但是也不是所有员工,就非得在食堂吃饭的。

  中午秦淮南洗的量,已经足够充裕了。

  到了下午五六点的时候,食堂工作就结束了。

  有多的饭菜,后厨的人,一人掏出一个饭盒,进行打包。

  这个算是员工福利,反正这些菜也不能过夜,也没有人管的。

  秦淮南也被张德顺塞过一个纸质饭盒,里面是满满当当的土豆青菜。

  他也没有拒绝,正好晚饭解决了。

  嗡嗡嗡...

  嘎嘎嘎嘎...嘎嘎...

  恰在这个时候,机械运转的声音,渐渐停止。

  当巨大的机器声音,轰轰隆隆作响的时候,根本就听不见人说话。

  在这种车间里说话,必须揪着对方耳朵喊,否则根本听不见。

  所以,耳病的发病率在纺织女工群体里,也是尤其突出。

  但是,当它停歇下来了,又会莫名的显得空旷。

  呛~滴嘟~

  厂内响铃。

  紧跟着就像凭空涌现一般,成百千的工人从各厂房走出,身穿制服,摘下口罩,乌央央涌向大门。

  国棉纺织厂,下班了。

  工人们,一窝蜂的开始涌出厂。

  不难看出,他们的气色和精神面貌,要好于这个年代的大多数人,尤其是与那些在农村生活的。

  一如国棉厂的门脸,和两旁冬青修建的花卉狮子,还有柱子两旁写着的横幅那般:高高兴兴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工人们,欢声笑语不休。

  由于厂里一年四季都发工装,所以很多纺织工人下了班也穿着工装带着白帽子,出来进去倍儿神气。

  还有那些,穿着浅蓝色工作服,戴着白帽子的女工,陆陆续续的拿着搪瓷饭盒,或者去对面市场买饭,或者急着下班回家。

  结婚了的,就说说笑笑的准备去接孩子、买菜。

  甚至几个有闲钱没地花的单身大老爷们儿,三五成群的,相邀着,一块儿,去附近的饭店整两盅。

  这就是如今,在国棉纺织厂里面工作的底气。

  也是当下,城区生活的人们,之所以能够优越于农村乡下生活的人们的原因之一。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棉纺厂工人的收入和当时主管部门纺织工业局的干部几乎相当的。

  纺织工人的经济,还有社会地位,可见一斑。

  正是由于城区与乡村的落差太大,所以这个时候,想转城区户口的人,可不要太夸张。

  只是,不知道几十年后,又会有很多人后悔,想迁回农村户口而不得。

  到了那时候,随着各地的村县一进行扩张。

  现在的城郊小村,摇身一变,可就是城中村,村里的人,能分到手的钱,可就不老少。

  类似情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