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0章 食以载道_舌尖上的神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到这里,陈晓卿满脸认真道:“试图通过饮食源流和世界食物发展过程中那些有趣时间节点上的碰撞,让大家知道,人类其实是一个整体,而且现在越来越是一个整体,而食物是最好的亲善大使。”

  “比如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物种流传、食物革命,例如火的发明、水的参与烹饪、农耕文明的开始等不同的角度来重新打量食物。”

  “举个简单例子,人类在一万年前驯服小麦,开始农耕,九千年前小麦开始往东往西传播,往西它更多的时候遇到火,于是变成了披萨、面包、烤饼。往东则更多地遇到水,变成馒头、面条。”

  “比方说讲一个烧饼的旅行,从西亚传来的饼,它在XJ作为馕的体积,和在魔都吃到的蟹壳黄差距很大,其实体积是一点点变小。”

  “然后会在甘肃再变小一点,到陕西又变小一点,到河南山东继续变小一点,最后到江苏变得更小。食物的传播实际上是跟当地物产的丰饶程度、气候等因素都关联在一起。”

  庄臣听得很认真,跟看电视不同,面对面更能体会到陈晓卿对美食的热爱,甚至是一种信仰。

  “哎,太严肃了吧?”陈晓卿怕气氛尴尬,开玩笑道:“我没有那么神,全靠团队的力量,不光是我们,还有很多幕后英雄。”

  “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厨师高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美食家,比如蔡澜先生……”

  “当时我们想考证鱼生出现在什么时候,它的发展历程是什么样的,就找到俞教授,她能回答我们这个问题。”

  “想知道南米北面的饮食格局的形成大概在什么时候,亩产大概是多少,找到北大的韩教授,能提供非常确切农业地理以及种植史的所有背景。”

  “后来因为片中一段解说词,大概只有二十来字,俞老师给我们写了一封四千多字的回信《鱼脍的初步考证》,真的很感动。”

  看庄臣听得津津有味,继续道:“还有各种科学顾问,某些对健康有明显危害的食物,肯定要筛选出来,尽量不放入节目,或者给观众有效的提示。”

  “想要解释一个东西为什么好吃,假如很多人不知道羊肉为什么鲜嫩,我们就会告诉大家羊肉鲜嫩是因为它肥,但是一个长江流域的人,可能就会觉得肥的羊肉怎么会细嫩呢?”

  “羊肉脂肪含量是决定口感,脂肪含量从1%到7%,风味是递增的,在这个范围内,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口感就上一个层级,7%是一个临界点,再往上就会显得肥腻。”

  “导演知道这些数据,在片子里就不会简单的说羊肉非常细嫩,而是说肥腴的脂肪下,肉质极为细嫩,这是一个因果关系。”

  “可能一万个观众里面,只有五个人知道具体含义,但把正确含义传递出去,这就是我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