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三十四章 骤闻噩耗_鬼马喜剧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司上下还是寄予厚望的。曾智伟还想凭借这部片。同程龙的《醉拳》一较高下呢。不过现在看来所谓一较高下,不过是个笑话而已。

  这部电影的票房之所以失利,许贯武也做了一些调查和思考,原因基本上有两个,一个是这部片子的理念实在太超前,恶搞片在七零年代并没有太大市场,人们还是喜欢规规矩矩的电影,比如刘佳良师傅的《少林三十六房》、《陆阿采与黄飞鸿》。比如洪京宝的《三德和尚和舂米六》、《老虎田鸡》,比如程龙的《蛇形刁手》、《笑拳怪招》……

  主角的性格都是积极xiangshang,就算偶尔有叛逆,偶尔有调皮,但却都不失赤子之心,很符合香港观众目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七十年代,香港正从以往的农耕社会向城市社会大步迈进,新界之前还都是大片大片的农地,现在也盖成一座座加工厂,以往的农民现在也渐渐成为工人。

  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人们的传统价值观自然也受到冲击。荧幕上高来高去劫富济贫的英雄侠士,也逐渐变成了靠着小聪明、好身手为自己谋私利的小人物。

  前者比如拍了两百多集的黄飞鸿。后者比如新艺城的《最佳拍档》、嘉禾的五福星系列。

  六零年代,大荧幕上还都是《大醉侠》、《独臂刀》、《如来神掌》等武侠片,主角同反派都区分明显,几乎一眼就能辩的出来,而且永远都是邪不胜正。

  八零年代则换成了《最佳拍档》、《专撬墙角》、《五福星》、《精装追女仔》等都市题材的电影。主角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而是多半自私自利,偶尔会犯法,偶尔耍点小聪明……

  比如《最佳拍档》里的金刚,比如《五福星系列》里的五福星,比如《精装追女仔》里的三贱客……

  当然反派也比六零年代有更大发挥空间,同样有血有肉,同样有多副面孔,不再只是被主角痛殴的小怪兽。如《英雄本色》中的大哥成,如《纵横四海》中的干爹,如《龙虎风云》里的阿虎……

  而武侠电影因为城市化冲击,陷入到了一片沉寂,直到九零年代才有徐可用现代意识和jishu手段将武侠电影重新包装,推出了《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黄飞鸿》等电影。

  不过徐可武侠电影中的人物,与传统武侠电影中的人物相比,就不免多沾染了些红尘俗世的烦恼。比如《新龙门客栈》里的金镶玉,即开黑店卖人肉,又可以为了钱而杀人;比如《黄飞鸿系列》中的黄飞鸿,不仅要打功夫,还要同留洋归来的十三姨谈恋爱;比如《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竟然会对东方不败这个魔头动心……

  而且新派武侠电影大都借助特技,高来高去,天马行空,以非常夸张的武打画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