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二章 才女唐书璇_鬼马喜剧之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令她对香港电影灰心丧气。

  所以第三部电影,商业气息就浓烈了一些。

  所请的演员也都是相对知名的演员,如沈殿霞、郑少秋、梁醒波等等。

  本来这部影片,是在邵氏院线上映的。

  但放映一周时间,票房却并不理想,被几部功夫片压得死死的,只能无奈下画。

  《成记茶楼》下画之后,艺美院线暂时无片可上。

  正好梁淑仪之前与唐书璇打过交道,见她这部《十三不搭》口碑不错,便就拿到艺美院线来放映。

  说起艺美院线,因为许贯武立志将它打造成香港艺术性最高的院线,所以宁肯空置档期也不放映那些烂拍的功夫片、风月片,所以院线上座率经常不满四成,也就是说经常处于亏本的状态。

  许贯文也曾劝许贯武尽量放松条件,放映一些还过得去的功夫片或者风月片,尽量减少院线空置带来的损失,但都被许贯武给拒绝了。

  打造一条高口碑的院线难,但毁掉它却非常的容易。

  前世金公主院线,就是靠一系列高品质的喜剧片,建立了良haode口碑。

  即使在嘉禾与邵氏的夹击下,都稳居霸主之位。

  许贯武相信只要维持住艺美院线的高口碑,那么等它品牌创立起来之后,就会获得很高的收益。

  尽管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但许贯武还是愿意等下去。

  《十三不搭》下画之后,还能在艺美院线上映,不禁引起了许多香港影人的关注。

  在香港固然有很多愿意拍商业片的导演,但也有很多人想拍摄艺术电影。

  之前,香港艺术电影没有市场,没有投资,也没有院线供你上映。

  但现在艺美院线却解决了这一难题,而且许氏兄弟公司还能够提供启动资金,这就让很多电影人都兴奋起来。

  ……

  随着《十三不搭》在艺美院线上映,票房缓缓爬升,让唐书璇前期投入的资金慢慢回笼。

  这位才女终于有钱,可以团结志同道合的影人,一起出版《大特写》杂志。

  《大特写》有点类似网络时代的专业论坛,不以订购盈利为目的,只是为了同好交流,总共出版了66期。

  《大特写》停刊之后,骨干编辑又开创了《电影双周刊》。

  许贯武得知唐书璇投资创建《大特写》之后,也连忙派梁淑仪同她接触,商量注资杂志社这一件事。

  当时,香港是没有专业的电影杂志的。

  邵氏和嘉禾旗下的杂志,也都是为了宣传自家的电影,并没有客观的电影评论,对香港电影也起不到多少推动作用。

  而唐书璇小姐的《大特写》是唯一一本专业性的杂志,无论编辑还是员工都是专业的电影人才,但他们基本上都是兼职。

  创办这本杂志的初衷也只是为了兴趣,并没有想靠它赚钱。

  所以当许贯武提出注资时,虽然唐书璇很感激,但还是婉言拒绝了,说《大特写》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所以暂不接受电影公司的注资。

  许贯武虽然很感慨唐书璇的坚持,但对她的死心眼儿还是有些抱怨。

  许贯武投资《大特写》只是想推动香港电影的发展而已,并没想借《大特写》来为公司电影做宣传。

  说实话,《大特写》杂志即便再大卖,也远远赶不上《天天日报》那么高的销量。

  但人家既然已经明确拒绝,许贯武也不好再上赶着去送钱,只好叹息一声。

  他知道《大特写》这本专业性极强的杂志,在香港基本是没有销路的。

  老百姓不关心它,专业人士即便买,也买不了几本。而且它还标榜客观公正,那就不免要得罪很多人。

  “等它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再去接手吧。”许贯武摇了摇头,叹息道。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