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口对流_民国不求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此开始了,仅在1923年的下半年和1924年的上半年,根据中日两国政府的统计,就有将近三十万名日本人举家前往中国定居生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响应了中央政府的号召,除技术人员多数是接受了重工业部、轻工业部的安排,到沈阳、本溪、鞍山等地定居工作,剩下大部分的日本移民都是被迁往七河省、科布多省、库伦省等等地广人稀的省区定居工作。

  中央当然乐于见到这种局面,就算到了1924年的今天,大部分日本移民到了中国还是算得上中高等的技术人才,这些移民几乎全部都受过小学和初等国民中学的教育,其中也不乏拥有高中、大学学历的知识分子,对中国边疆很多欠发达的省区来说,他们他们都算得上一笔可贵的财富。

  而且这种程度的人口流动,从表面上来讲也可以进一步促进中日人民的互相了解和感情,往深的来说,则可以增进汉字的普及,增进汉语和日语之间的交流,并最终使得东亚联盟各国间的文字、语言走向一致的发展方向。

  中国政府在1922年进行了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这次几乎可算是没有任何遗漏的普查统计结果来看,1924年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拥有五亿四千万人口的庞然大物,是世界上毫无争议的人口第一大国。

  但中国大部分国民的受教育程度还是普遍偏低,就算经过了这些年来中国社会党不遗余力的扫盲和普建小学的工作,也要再等到下一代人长大的时候,才能看出社会党对教育方面巨额投资的成果。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