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章 指月之别_替天行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悠悠地声音,忽然传进了他们每一个人的耳朵里面,他微微一声叹息:“为什么你们总是会花毕生的功夫去关注这根手指,却没有人肯直接抬起头,来看一看时时就在眼前的明月清辉呢?!”

  这沿自于六祖慧能那段指月之别的公案之中的道理,才是李子秋今天所要言说的重点所在,只不过尚不待他说出口来,道信心下就已经先明白了过来,这才会有了现在的表现。

  经文本来只是指引众生看到真如本性的一种途径,只是后世学人却有许多执迷于经义辩梳,反倒没有想到事实上经书义理只是手段,真如本性才是目的,而真如本性未必就需要立繁琐名相穷尽追索,或许它原本就这么平平淡淡的摆在你面前,就是你自身自我具足的东西,只是你却总是因其平凡,对其视而不见。

  正如李子秋今天已经是第五次举起他的手指,指着殿外那一轮明月,但却仍然没有人愿意往这个最平凡的意味上去想上一想,却仍然每个人都在思考着这根手指所代表的意味,却忽略了看往它所指着的方向。

  道信那根植于佛经义理之上的思维体系,已经具足圆融,几近于无懈可击,且莫说李子秋对于佛经义理原本就所知不多,就算是他佛学修为再过深湛,也绝对无法仅仅依靠佛经义理之上几个特出的概念说法来打动这位禅门宗师。

  所以李子秋从来也没有打算跟这位禅门四祖谈什么佛经义理,他所要做的,是从最根本的地方搬去了道信所有思维模式赖以建立的基础本源。

  就象现在他正在做的这一切。

  弘忍蓦地跳起了身来,其他诸人,也都是竦然而惊,都是猛地回头,直直看向那轮高悬中天的明月。

  他们都是出家人,他们都是佛门弟子,无论事实如何,但身入佛门,在潜意识里总是以佛法真义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

  佛门里有所知障一说,指众生执着于已知已得的境界,而蒙昧了原来的本性真如,许多高僧大德,终生皓首穷经,欲从那经句之中追寻出佛性真谛之所在,却不料很多时候,最本原的东西,却是恰好超乎于文字言语之外。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经文探究得越多,对佛理理解得越深,那么横拦在通往自性真如路上的障碍却也就越发得大,就如同现在的道信一般,现世一切外事外法,已经很难对他的思维体系产生丝毫的动摇与撼动,是以对他而言,要寻找开悟机缘,要比弘忍也要困难得多。

  当然这知见之障,所说的并不仅止于经书佛理,而是指人心里头一切蒙蔽本源的所思所学,在场诸人,无一可免。是以李子秋的话,同样让他们感到心头一颤。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生老病死,辗转百年,又有几个人不曾在追寻当中迷失过自我,又有几个人不曾将手段错当成了目的,又有几个人不曾在心底里头原本最渴望的东西就在眼前的时候,却偏偏就是看不明白,以至当面错过。

  山风徐来,月静无声,在这暗夜无灯的大殿里面,一群人,静静地对着一轮月。

  哪怕市侩如玄难与玄悟,哪怕对佛法不解如慧彦与其弟子,也都不由得心里头同时升起一股玄奥难明的意味。

  道信九叩九拜完毕,忽然仰天,大哭三声,又大笑三声。

  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

  他转过头来,泪流满面,嘴角却已然挂起了一丝蔼然的笑意。但没有人再会觉得他的举动有什么疯癫特异。

  大殿里的所有人都同时泛起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就仿若站在眼前的,已经是一个他们所不认识的全新的道信。

  “今日一言,可为吾师”,道信洒然走近殿内,来到法台之上的李子秋面前,却只是用着最普通的出家人见面打招呼的礼节,向他微微合什颔首:“真佛当面,道信有礼!”

  按惯例求票求点求收藏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