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善根善由_替天行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着话的人却不是西林寺的僧人,而是一身商队伙计的打扮,在那仰着头,满脸愁容地对着那尊佛像诉苦。

  “我也不知道这东西价格变得这么快啊”,他满脸郁闷地讲着:“办货运货,这都已经是赶到最急了,现在一下价落了这么多,东家倒还要怨我。”

  旁边围着的人虽然多,却没有人出言打断他的话,就这么听他絮絮叨叨地说着。

  “我那点钱也都给搭进去了”,那伙计说到伤心处,抱着头蹲了下来:“这日子可还怎么过。”

  大家伙看着他沉默下去了,这才有人开口,却是纷纷温言相劝。

  “小伙子有手有脚,年纪轻轻,辛苦点就是了,有什么关坎过不去的!”

  “就是,商队里干不下去了,来我的那里好了,工钱是说不上多少,起码两餐温饱还是有的。”

  “都是跑商的兄弟,这事多了,别愁了,晚上一起沽壶酒,我请你。”

  那伙计被大家说着,也是愁容稍解,有些不好意思地摸着头笑了起来,向着大家行了个礼,却是走了下去向刚刚那几个人道谢,又稍待了一会之后,却又有人走了出来,到场中诉起了苦来。

  这也是李子秋设计出来的西林寺日常节目之一。

  自西林寺日渐坐大以后,当然也不可能那样仅靠悟缘的说书来留住回头的香客,而且随着新寺落成,以原先那他们几个的人力,就算守着这么大片寺庙都已经感到人手不足,更遑论开发出什么新项目。

  是以李子秋把眼光放在了发起群众自发组织的宗教活动上面,而眼前这场景,是引自汉末五斗米教的神前告白己过的仪轨与现代基督教向牧师告解的仪式,再加上李子秋结合心理学上一些知识,所设计出来的。

  无论在哪个时代,升斗小民,柴米油盐,都免不了日常生活的挫磨与烦琐,总也想着能有一个尽情倾吐心声的地方,这尊佛像是仿照李子秋记忆之中观世音菩萨的事迹所设计出来的,在借着说书的形式向大众传播了几段关于相关的传说故事之后,这位大慈大悲的菩萨形象已经传扬了开来,而且迅速地深入人心。

  只是李子秋毕竟是心理学者而不是宗教徒,虽然不得已使用了佛陀转世的身份,但对于普罗大众却没有什么高高在上的心态,是以他这一番设计并没有做成那种神恩赦罪的形式,而是采用了这样开放式场景,目标只是想让大家谈谈说说,消解大众心中块垒。

  在西林寺门口,无论什么活动都能引来密集的人群围观,开初的时候,自是大家都不好意思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些什么,也就是法明在李子秋的临急培训之后,来这里着实客串了不少时日引导者的角色,劝导民众,温言抚慰,慢慢倒也就蔚然而成风气。

  刚刚起始之际,自然也免不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只是在这样浓烈的宗教氛围下面,在这样慈悲的菩萨充满悲悯的注视下面,哪怕只为出于积福行善的目的,大家总归也还是出言劝解的多,而积习浸染,久而久之,所有到得这里的人,也都自动会换上了温言细语的模样,也都会更容易地就触碰到了自己与他人心底里头的那份柔软。

  谁也有烦恼的时候,谁也有挫折的时候,谁也有心情苦闷的时候,谁也有需要人支持与安慰的时候,李子秋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气氛,这样一个场所,让他们能够放开原先那些束缚,让他们在真正遇上不想遇上的事情时,能够在这里获取得到心底里头最需要的东西。

  或许转过身去他们会继续老奸巨滑,会继续尔虞我诈,但在这一刻,在这尊佛像面前,他们的心,他们的笑,却都是最真诚的。

  道信若有所思地看着眼前的场面,良久无语。

  一阐提人,俱可成佛。众生皆有如来威德福相。有些佛经中的道理,有些几十年悬而未决的佛学难题,原本在道信眼中只代表着一句句的理论辩梳,但现在却忽然无比地真实而清晰起来。

  “时辰到啦”,忽然之间,不知道谁喊了一句,然后所有人都动了起来,不少人都一齐叫着:“快走快走,时辰到了!”

  来了来了,求票求票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