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59 因为学历_奔腾年代——向南向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钉的事实,那个时候,大家关注的就是他们做出的事。

  “甚至,我在我的文章里,还会花一部分篇幅,写写领导他们做出这些成绩的人,这样,大家就会更关心他们做出的事,而不是领导着大家做出这么多成绩的人,是什么毕业了。”

  “好啊,这个主意不错。”老乔叫道,“小芳,我也会把你说的这事,向保荐人说的,我想,他们也肯定很乐于看到这一幕。”

  “我也会主动找记者,说说桂花姐这个人,当然,我既是从业主的角度,更是从一个老熟人老朋友的角度。”张晨说。

  “不错啊,张晨,你这个平时见到记者就躲的人,现在居然主动要求找记者了?”谭淑珍笑道。

  “那当然,桂花姐对我和小昭来说,意义非凡。”张晨说。

  老乔回去深圳后,小芳和张晨的文章,相继在内地和香港的各自纸媒,以及网上出现,张晨的那个电视和文字同步的专访,在网上吸引了很多人,大家议论纷纷。

  而小芳的那篇文章,因为理论和数据都很扎实,也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有机构投资者,不知道从哪里获取了保荐人的资料,打电话询问他们“锦绣服务”上市的进展情况。

  热锅炒热饭,那些采访完张晨的记者,转过头去又采访了桂花姐。

  文章在网上发表之后,下面跟帖和点赞的人无数,还有一些认识和与俞桂花打过交道的“锦绣中国”的业主,自己也写了文章,在网上贴了出来,下面同样是跟帖和点赞的无数。

  杭城市政府,好像是凑热闹一般,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把俞桂花评选为十佳“最美杭城人”,说他们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为这座美丽的城市添砖加瓦。

  老乔打电话给谭淑珍,笑呵呵地和她说:“好了,谭总,俞桂花的学历不成问题了。”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