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章 优化MOSFET模型_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片的第一个且唯一的国际标准。

  从1985年发表该论文以来,一直有各种研究试图改进该模型。

  94年的时候有试图通过薄氮化氧化物来优化该模型的,95年有通过电子的热再发射来优化。

  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通过物质层面,通过改变晶体管材料,来实现优化MOSFET晶体管的目的。

  迟迟没有从数学模型层面出发,很好优化胡正明的MOSFET模型的结果。

  要知道此时离1985年过去了十三年。

  远在旧金山湾区的胡正明教授,每天早上和往常一样,先查阅一遍自己的邮箱。

  电子邮箱已经有十来年的历史,这十来年里,受益于电子邮箱,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对于胡正明来说,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也从查收纸质邮件,变成了查收电子邮件。

  一封名为MOSFET模型优化的邮件,很快吸引了他的注意。

  毕竟作为该模型的创造者,胡正明本人也希望能够进一步优化它。

  可惜不管是他本人,还是其他科学家,都没有谁能够从数学模型的角度,对MOSFET进行优化。

  “.这种临界能量和观察到的时间依赖性可以用涉及=SisH键断裂的物理模型来解释。器件寿命与I-2sub9I1d9ΔV15t成正比。如果由于L小或Vd大等原因导致Isub变大,则τ会变小。因此,Isub(可能还有光发射)是τ的有力预测因子。

  已发现比例常数因不同技术而异,相差100倍,这为未来通过电介质/界面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显着提高可靠性的希望。一个简单的物理模型可以将沟道场Em与所有器件参数和偏置电压相关联。描述了它在解释和指导热电子缩放中的用途。”

  因为胡正明构建的数学模型很简单,简单的描绘了MOSFET退化的本质。

  越是简单的模型,越难进行优化。

  但是这封邮件,为胡正明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

  优化后的数学模型,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从而对热电子缩放的现象进行更好的监控。

  为了看这封邮件,胡正明完全忘了还有咖啡这回事。

  他看完核心部分后,再回过头去看了眼是谁发给他的邮件,,来自燕大的邮件。

  “周新?我没听过燕大半导体领域有这么一号人物啊?而且按理来说不应该发论文吗?”胡正明内心很是纳闷。

  能够做出这种级别创新的一般来说,不会是什么无名之辈。

  胡正明又看了下邮件的最后部分,邮件最后部分表达了希望来他手下读博。

  胡正明这下才懂,对方为什么给他发这封邮件。

  原来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之前他也收到过华国学生寄来类似的邮件,通过表达自己对科研的看法,以及读一些论文之后的想法,试图从他这里获得一封推荐信。

  放在二十年后,这叫套磁。

  只是这些华国学生的跨国邮件充其量只是一个想法。

  而周新发过来的,补充一点总述,就称得上一篇完整的论文,而是是可以发顶刊的论文。

  胡正明打算回一封邮件给对方,打一通电话,详细聊聊。

  如此高质量的论文,出自一名大学生之手还是很罕见的。

  胡正明希望通过直接通话,对对方的水平进行进一步的确认。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