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9章 上市_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融行业的特性让它放大了这种偏振。”

  张鹏说完又找了个新的角度:“即便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因为中金的名头和资源,让它始终不缺IPO项目。

  这也是为什么大公司要比中小企业更稳定的缘故,他们的规模优势能够抵御波动。

  即便在半导体不景气的年代,新芯同样能够在芯片领域逆势扩张,采用杠杆的方式获得大量晶圆厂的实际控制权。

  这种逆势扩张也是巨头们的独门秘籍了。换成中小企业,它们想的更多的还是如何度过寒冬。”

  张鹏后面的话是指新芯在2001年到2004年上半年,这段因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导致的半导体低潮期,通过同股不同权的股权结构获得了晶圆厂的实际控制权一事。

  该案例到了最近两年半导体行业重新景气后,被不少商学院誉为半导体行业的经典案例。

  在新芯以前,半导体行业逆势扩张的典范是霓虹企业和高丽企业,霓虹企业在存储芯片领域逆势扩张拖垮阿美利肯的存储芯片制造商们,后来三星更是把这套推向巅峰。

  存储芯片降价,霓虹厂商跟着降低百分之三十到四十,让阿美利肯企业要么跟着降价面临巨额亏损、要么卖不出去同样是巨额亏损,把英特尔、德州仪器、IBM等企业都陆续赶出了存储芯片领域。

  三星更夸张,他们降价幅度更狠,百分之五十起,他们不仅降价还扩产,让霓虹企业看不到寒冬什么时候结束。

  借助这一招,三星即将把尔必达逼向绝路了。尔必达就是霓虹最后的存储芯片厂商,由日立、东芝和NEC的存储芯片部门合并而来。

  三星扩张用的钱来自于高丽银行,这是高丽政府的意志,是高丽的国家战略,这样做有利有弊,弊端就是万一对手的血比你还要厚,你没能抗住的话那就是纯亏了。

  后世三星这一招在对长江存储使用的时候就面临了这个难题,23年三星和海力士的芯片业务加起来亏了800亿元,堪称亏的最狠的一次。

  而新芯的收购策略,能够让大企业们以最小代价在半导体低潮期的时候快速并购市场上的小虾米们。

  原本建造成本高达10亿美元的晶圆厂,现在只需要花2亿美元就能拿下控制权,形成规模效应,还不需要自己扩产,不需要人力上的投入。

  这是把互联网领域的同股不同权应用到了半导体行业。

  “新总在这方面肯定很擅长,他在阿美利肯那边百亿级的项目对他来说都运作了那么多。”陈波说。

  对新芯的员工来说,周新简直就像是无所不能的超人。

  大部分员工都是理工科出身,最讲的就是结果导向,光是看周新的履历大家就足够服气。

  加上员工们几乎没有直接和周新汇报或者打交道的机会,这种距离会更让周新的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