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2章 翻旧账_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证”。

  功能验证与设计一样,目前成为集成电路本身的一部分,工程师在功能验证上面所花的时间与金钱甚至超过了逻辑设计本身。

  所以,要让我们的专家组专家们具备验证汉芯的能力,这需要一个数人的成熟团队,花上数个月的时间,数百万元的金钱才可能实现的。

  只有周新的新芯科技,又或者是摩托罗拉的专业团队,他们花时间和精力才能做到。

  而且,就算如此,也只能验证汉芯的功能确实正确,是无法查出汉芯目前的状况:交到他们手中的芯片本身是能够正常工作的,却是盗窃的假冒品。

  如果我们的专家组被定成这样的职能,整个社会架构围绕着反造假而不是建立信用来构架,那么社会成本就太高了。”

  在陈进的录音没有曝光出来之前,这是华国某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候帮鉴定委员会专家们想出来的解释。

  还有其他领域的专家们为了给院士们辩护,甚至不惜把自己拉下马:

  “之前我带着一批专家去某市科委评一个项目,人家在开始的时候就说你一定要把这个给评上,我们照做了一上午,最后拿了500元。

  说白了专家参与项目评审,其实是按照别人事先规定的程序、思路甚至是结果来走过场,我们在做项目评审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权限。

  陈进有没有这个能力做出dsp芯片?如果汉芯没有暴露,他从科技部还有交大那边申请下来大笔的经费,然后找来最好的学者和最有经验的工程师合作,最后是有可能做成的。

  我身边其实有很多类似的案例,申请重点学科,申请下来之后包装把好的学者请过来,几年之后成果很好,再评的时候靠自己的实力而不是包装评下来的。

  在威廉·尼古拉斯关于学术造假的书里曾指出:每一起被揭露出来的大舞弊,代表了大约10万起隐藏在沼泽般的科学文献废纸中的大大小小的舞弊。

  所以迄今为止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科学家总体上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如果历史上曾有某些阶段,科学家表现出平均道德水准比较高,那也不是科学研究活动内在的因素所决定的,而只是由于在当时,科学活动相对来说无利可图。

  所以,在科研职业化的今天,在科研之外要求科学家作为道德楷模未必合理。

  我相信院士们在汉芯一号的评定过程中只是按照交大的既定程度走一遍,不太能意识到汉芯的问题。”

  出来帮院士们站台的专家不在少数,当然也有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认为院士们需要为此事负责。

  结果等陈进的录音放出来之后,大家都保持着令人尴尬的沉默,我都已经想好了怎么帮你们洗,没想到你们是真干出来这事了啊?

  想帮他们解释的学者们都不敢再说话了,生怕到时候陈进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