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9章 模式创新(5K)_千禧年半导体生存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呈高度的相关性。因此从商业角度出发,华国能拿到芯片生产的设备,从战略角度出发,这些设备和技术最少要落后一代。

  当然霓虹和阿美利肯的想法不同,他们本来就从芯片制造领域失去了原有地位,80年代叱咤风云的NEC、东芝、日立、富士通和松下市场份额被三星和台积电不断挤压。

  霓虹在芯片领域正在从制造往后退,变成原材料和设备的提供方,因此他们不介意和华国合作。像NEC甚至希望通过华国的广阔市场,东山再起。

  所以反而是霓虹厂商希望挣脱瓦森纳协定的束缚。

  在80年代的时候霓虹的芯片产业占据了整个芯片产业的半壁江山,占据全世界半导体市场45%的份额。一直到90年代初,前十大半导体公司中依然有6家来自霓虹。在1994年的时候索尼的彩色电视全球出货量高达1亿台,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Matrix离索尼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巅峰地位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在80年代,霓虹的内存芯片也就是DRAM,打得阿美利肯企业溃不成军,超过八成的阿美利肯DRAM企业倒闭。

  1980年霓虹电子机械工业协会在华盛顿开了一场研讨会,专门推销霓虹生产的DRAM,惠普公司的代表在会上对霓虹生产的DRAM大加赞赏,在阿美利肯的半导体产业界引起了强烈震动。以至于阿美利肯技术杂志《Electronics》的编辑无能狂怒:

  “霓虹半导体企业来教阿美利肯企业怎么进行质量管理了,而且阿美利肯企业代表还亲自证明他们教的没错!”

  当然后来阿美利肯以国家安全为由,大肆干涉霓虹的半导体企业经营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胡正明对这段历史几乎是烂熟于心,他在每年IEEE举办的大会上认识许多失意的霓虹工程师,他们经常回忆起80年代的霓虹半导体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只是现实又把他们拖回酒精。

  因此胡正明并不嫌弃8英寸的生产线,在他看来,8英寸的生产线已经能够做很多事了。

  8英寸的生产线生产0.25微米的芯片没错,但是通过对工艺、结构和功能的优化,理论上是可以做到0.13微米的,那可比12英寸的0.18微米还要更低。

  至于为什么坚持要选择华虹,是因为华虹的8英寸生产线还掌握在华虹自己手里,没有在华虹NEC手里,华虹正在考虑合作伙伴。

  新芯科技当然是很好的合作对象,无论从哪一方面出发,新芯科技背后的周新都是绝佳的合作伙伴。手上掌握着显现出强大潜力的消费电子公司-Matrix,在硅谷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又有无比庞大的现金流,还和华国高层关系良好。

  天然存在着合作基础。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