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3章 交接后离开同古_暗影明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接掌了印缅盟军司令部的指挥权,他命令将印缅战区司令部调到同古来,开启了他预谋已久的同古会战计划。

  在私下里,史迪威和李君豪的单独谈话里,他兴致勃勃的谈起了自己的会战计划,声称:就算是英军全部撤离缅甸,只要中国远征军跟进的第二路军守住万邦古和甘杜隆一线,那么第一路军的三个师就能在同古一线堵住北进的日军,逼其进行一场会战……

  论起战役级指挥来,李君豪现在还真不如史迪威,也提不出什么更好的建议,所以他就表示要暂时离开,先去西海岸走一走,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适宜港口,为美国的军援船找到停泊地。

  史迪威先是愣了一下,立即就同意了,估计在他心里,这时也希望李君豪暂时离开吧,毕竟其身份太特殊了,有这么一个副司令官在,让他有些施展不开的感觉吧!

  对于这一点,李君豪很理解,这也是他主动提出离开的原因之一。

  ——

  4月10日,告别了中国远征军的一众将领们,李君豪带着新英格兰营和廓尔喀特别团离开了同古,向西北方向的阿兰谬开进。

  这次那五名大学生没有跟着来,他们被李君豪留在了印缅战区司令部,给史迪威当助理和翻译,算是让他们实习吧,学习一下正规指挥机构的运作。

  对此,史迪威很高兴,他本来就喜欢培养年轻人,很愿意当这个老师。

  李君豪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发现中国军队目前的指挥体系、参谋体系非常混乱,不是没有专业人才,而是整体运行就不规范,现在正好借着盟军在缅甸战场的运作,安排得力人员进行学习。这五个大学生对军事有兴趣,而且没有被国内旧军队习气沾染,正好适合做这件事。

  ——

  阿兰谬在同古西北方向125公里处的伊洛瓦底江畔,但没有直通的公路,只能先至江畔公路,再沿江北上,路程拉长到了180公里,而且路况极其糟糕,就算李君豪的队伍全部是装甲车和军用卡车,行驶起来也是极为难行,每小时也就是二、三十公里的速度。

  此时正是缅甸的热季(3-5月),平均气温在35度,午时更是达到了近40度,在这种情况下行军,实在是件很极辛苦的事!

  好在李君豪的一众部下们都不是普通人,新英格兰营都是久级训练的战士,两个廓尔喀营的士兵则都是苦出身的山地战斗民族,这些困难不在话下。

  180公里的土路足足走了八个多小时,车队才在傍晚时到达了阿兰谬,目前这里有一个英缅军的步兵团驻守。

  李君豪没有和英军照面,他带着部下们停驻在小城边的树林里扎营休息。

  晚饭后,随员中负责战场环境记录的几人,把今天经过地方的地理地形都详细描绘了下来,完成今天的工作。其他人则是保养车辆、搞卫生等。

  这里面还有一个趣事,李君豪费了点劲,终于给廓尔喀人养成了比较好的卫生习惯,在纪律和奖金的两手措施下,算是初步收到了成效。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