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6章 被操纵的米和煤_暗影明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6章被操纵的米和煤

  这段时间里,因为租界警局的强硬,日本人无法把数百名被捕的日伪特务保释出去,为了施加压力,加强了租界外的哨卡盘查力度,开始限制各类物资的输入,特别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粮食、煤炭等,企图迫使租界低头。

  而在这种情况下,租界内的米粮店、煤炭店却同时惜售起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短短几日就致使米、煤等民生必需品的市价暴涨,引起了市民的恐慌。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李君豪提议工部局建立了市场管理处,下设粮管所、煤管所,对市面上这两类商品进行管制,打击屯积居奇行为,警局缉私处配合行动。

  市场管理处对市场的清理行动刚一开始,首先就对上了两个实力庞大的商会组织——米业公会和煤炭同业公会。

  米业公会是由租界内七百余家米粮商号共同组成的同业公会,其中的高层人员大多有财团或帮派背景,他们联手控制着租界内绝大部分的粮食供应。

  煤炭同业公会的势力更加强劲,其控制着沪海全部的煤炭供应,现在更是被日本商人把持着。

  ——

  2月1日的工部局董事会上,分管经济的领馆商务参赞塞恩公布了一组数据,说明了现在沪海市场上粮、煤供应短缺、价格暴涨的严重状况。

  本来沪海是亚洲最大的粮食转口港、中国最主要的米粮消费与贸易转口市场。在转口贸易中,既有国米的出口,也有东南亚米的进口,每年总数达到数百万吨。所以,民国建立至七七事变之前,沪海的米价虽有过人为或金融危机的影响,有过大幅波动,但却从来没有超过20元/担(100斤)。

  八一三会战之前,租界人口大约在170万左右,年消费米粮约为30万吨,处于全国人均消费最高的地区,当时的米价平均为13元/担。

  截止到去年底,租界人口超过400万(甚至更多),但据估计,租界内米粮的消费量却仅为48万吨,人均消费减少了30%,这说明平均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去年年初时,米价约为17元/担,而到年底时,已经上涨到了60元/担,增加了两倍半;而现在,因为日军封锁了租界、冻结了吴淞港的转口贸易,而租界内粮商又趁机惜售涨价,市面米价已经到了70元/担,其后势必还要继续增高……

  在煤炭方面,沪海是完全的消费市场,厂矿企业的蒸汽动力要用煤,电厂发电要用煤,市民生活要用煤,而煤源长期以来主要指望华北供应(主要是开滦煤矿),另有小部分是进口的印度煤……

  比如,1939年全年就从开滦煤矿进煤超过100万吨。

  河北唐山的开滦煤矿现在虽然仍控制在英国人手上,但对外的运输通道完全被日占区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