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九章 人似水难量_六朝纪事之我主沉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乐安城下金龙大帐之内,朱瞻基坐在龙案之后,对着一封书信喜出望外,他冲着侍立在侧的诸臣说道:“王谨真是好样的。

  只身潜入济南,在汉王亲信的眼皮子底下把朕的密旨送到了布政使的手上,如今布政使先发置人,控制了手握重兵又意图与汉王里应外合、首尾呼应的靳荣,经过连夜突击审讯现已查出其党羽天津卫镇守都督佥事孙胜、山西都指挥张杰、杨云等人,真是为朕拨云见日,立下奇功一件!”英国公张辅听了不禁有些纳闷,张口问道:“皇上何时派王谨去的济南?臣等都不知情,那王谨又是何人?怎么日常议事也没见过。有如此忠勇之士,臣倒想收他当个亲将,好好提拔一下。”朱瞻基笑了又笑,不置可否。

  吏部尚书骞义也十分不解,他想了又想只好揖手说道:“恕老臣愚钝,老臣刚刚仔细地想了想,此次追随皇上亲征的七品以上将领里,好像没有这个名字。

  许是老臣疏忽了,身为吏部尚书却让这样的贤才蒙尘而未能尽早为陛下引荐,真是老臣的失职!”营中众臣皆议论纷纷,越是不得究竟就越是好奇。

  只有大学士杨荣和杨傅面色依如常态,岿然不动。

  “好了好了,众卿莫急!”朱瞻基收敛了笑容,指着立于身后的近侍太监范弘说道,“你给诸位大人揭示谜底吧!”“是!”范弘躬身说道:“王谨与奴才一道,都是侍候在万岁爷身边的中人。”“哦,竟然是个宦官!”众人皆大感意外。

  范弘不禁大窘。

  朱瞻基则说道:“宦官怎么了?宦官也是人,也有忠勇仁义之心,也懂善恶,知进退。想当初驾着宝船出使西洋为我大明立下旷世之功的郑和不也是宦官吗?朕的朝廷,是天下人的朝廷,任何人都可为朝廷出力。只要心存良善,有真知明见,或是有勇有谋,朕都一视同仁,奖罚分明。”“吾皇圣明!”诸臣听了自然是众口一词地称颂。

  “好了,连着两昼夜急行,众卿都累了,快下去休息吧!”朱瞻基吩咐着。

  “是”!众臣退下,唯独杨荣没有移步。

  “杨学士还有话要说?”朱瞻基侧首看着杨荣,又仿佛想起了当年跟随皇爷爷明成祖朱棣北征鞑靼时,杨荣就随侍在朱棣的身旁,当时朱棣命他为自己这个皇太孙的师傅,不论军政经济均得他提点受益颇丰。

  那个时候,杨荣还很年轻,人长得好,也很会说话,对于晚年易急怒的朱棣,朝中大臣人人自危不敢谏言,唯有他不管是顺着帝意还是相驳,总在三言两语间即会让朱棣龙颜大悦,对他也说得上是恩宠有加,言听计从。

  然而当皇爷爷过世以后,杨荣的官位与封赐没有减去半毫,可是他却突然沉寂起来,越来越少言寡语。

  在朝常上议事,每每当朱瞻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