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六章_《酥肉小桃花(校园)》_《酥肉小桃花(校园)》作者在线阅读 - 笔趣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座上,“是臣言语无状。”

  李成绮却道:“先帝得文谥,贤德自不必孤说,老先生说孤与先帝有些相似,是赞孤,谈何无状。”他夸自己夸得面不改色心不跳,众人不明所以,都愕然于小皇帝与传闻中凶顽的少年人大相径庭。

  周自李成绮前,历两平庸君主,大权旁落,内有朝臣窥权,外有强敌仗剑,边境部族虎视眈眈,意图北上,疆土被吞不知凡几,不得已与魏结盟借兵,名义为友,实则称臣,君王见魏主唯诺,如同臣属。

  李成绮登基后,方收复失地,毁国耻之盟,外拓疆土,内治朝野,轻徭薄赋,激赏军功,登基数十年,周朝面目焕然一新。

  数代以来第一位明君,没有半字虚名。

  先帝崩逝后,谢氏专权,迎李愔为帝,明眼人都知晓少帝不过傀儡,皆心灰意冷,不期少帝如此聪慧,竟隐有李昭遗风。

  怎不叫他们如见曙光般地欣喜。

  陈一白愣了愣,旋即笑了,道:“陛下所言极是。”

  李成绮看过秦博约的策卷,用词处处内敛,却并非平庸,藏锋于文内,千余言,竟制定出了个整顿吏治的框架,其用词之恭谨,意味之深远,反差大得令人咂舌。

  秦博约稳重,廷试时并不因皇帝在他身边无所停留而有任何其他反应,沉静自若地写完策题。

  稳重虽好,行事缜密,然这样谨慎的人行事难免不瞻前顾后,贻误时机。

  李成绮看过其他九人策卷,都很有可取之处,字字报国赤诚,饶是冷情如李成绮,都免不得为之动容。

  不过……他抬头,扫过殿中诸人。

  却无顾无隅的策卷。

  陈一白安静地坐在李成绮对面。

  李成绮朝陈一白笑,慢悠悠道:“白日廷试时孤见有一贡人遣词锋利,颇得孤心,翻阅策卷,竟不在其中。”

  侧殿静默无声。

  顾无隅策卷答得极好,然其言辞激烈,内治文德事关吏治,眼下谢氏与李旒皆有窃国器之心,他们二人,皆是臣子,这样的策卷若被点得太高,于出题人,于顾无隅,于他们这些读卷官而言,都不是好事。

  至少在他们看来,不是好事。

  所以即便顾无隅再惊艳才绝,也不可能出现在一甲的名单上。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皇帝竟记住了顾无隅的策卷。

  几人对视,都没有吭声。

  这样做对顾无隅根本没有公平可言,他们都清楚,然而公正在强权之下并不那样重要,韬光养晦,以求厚积薄发才是最聪明的法子。

  且,这种法子也能保全他们自己。

  陈一白无言地坐着。

  李成绮也不急,将策卷推到一旁,继续看奏折。

  灯下,看久了就灼得人眉眼有几分模糊。

  雾里看花似的,因为看不清,就更像。

  陈一白起身,被太监扶着慢吞吞地走到自己桌案前。

  那里,压着封锋芒毕露的策卷。

  “老师。”有人看出了陈一白的意图,出声想要阻止。

  于他们这些实权的官员而言,这时候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眼下局势不明,谢氏意图难以看出,少帝无权,而宣亲王根本没有参与这次廷试,除却这三人,还有诸如太皇太后崔氏宗亲,太后国舅靖氏一脉,整顿吏治,势必将眼下朝廷中大部分位高权重者得罪了个彻底,贸然提携如顾无隅这样的人,太过危险,极容易危及自身。

  陈一白戴上琉璃眼镜,仔仔细细地将顾无隅的策卷又看了一遍。

  好,真好。他在心里想。

  年轻人的意气与锋芒,一派报国热血,竟让他用千余字写尽了。

  这须发皆白的老人拿起策卷,轻轻放到李成绮面前,他声音中有几分沙哑的疲倦,却极郑重,陈一白或许心中有千言万语,面对着与李昭肖似的少年人,却只道:“陛下所说的策卷,在这。”

  为国取士,百死而不悔。

  作者有话说:

  没有榜单,轮空了qaq

  继续努力,周六周日日万。感谢在2022-05-1123:55:00-2022-05-1223:40: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