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二五章、反面教材张献忠 3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呆滞,它的这种先天体质在这里得以充分暴露。日本人其实不应该不知道机关枪。幕末时,越后长冈藩的家老河井继之助为了到横滨去买枪,把江户藩邸的美术藏品全都卖了,他用这些钱买了两挺机关枪。长冈藩与会津藩一起成为佐幕藩的孤垒时,他们与官军战斗,这两挺机关枪发挥出了极大的威力。

  在固守长冈市街的最后战斗中,继之助亲自在城门边操作,扫射官军,使他们一时无法靠拢。当时的官军指挥官是被称为一介狂生的山县有朋,如果他能回想起这种兵器给他的惨痛教训,他在当上大元缔(大总管)的时候就应该加以关注,但他没有。”

  作为一个日本人,司马辽太郎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作家了。

  日本的现当代作家几乎都是那种郭敬明式的作家。他们在写作的时候非常注重个人的感情和感受,着笔点和视角也限制在作家个人和作家周边的一些人和事情上。所以,日本的现当代作家写出来的,都是那种最纯粹的“小”。

  不过,和日本的文学界的整体风格相比较,司马辽太郎就像是“万般绿中一点红”一样,因为能够进行大视野,大视角,大描写,大思考,使得司马辽太郎的作品在一大堆郭敬明式的“小”、“小时代”风格横行的日本文学界里,显得大气磅礴。

  当然了,即使如此,司马辽太郎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在上面这段描写日俄战争的内容里,司马辽太郎就显得非常的缺乏常识。他把俄军使用的马克沁机枪当成了加特林机枪。

  除了常识性错误以外,司马辽太郎在这段描写里还体现出了他的认识性错误。

  他没有认清工业能力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他把当时的日军没有列装机枪的原因,归结到日军对武器的麻木迟钝和指挥官个人的错误上去了。

  司马辽太郎没有看到的是,日俄战争时的日本,钢铁年产量还不到三十万吨,连现在的复兴党的钢铁年产量的一半儿都没达到。这种工业发展水平的半封建初级工业国家,也就是和沙俄这样的和它一个水准的还在使用农奴制的初级工业国家,有资格打打仗。

  不是什么日本军队的先天体质问题,也不是什么山县有朋的愚蠢导致了日本兵被沙俄军队的机枪所屠杀,这单纯的就是因为工业能力的问题。

  不过,如果放开这些问题不追究的话,司马辽太郎这个当过日寇侵略者的小鬼子,毕竟还是有过真实的战争体验的。

  确实,面对铁丝网和机枪,除非进攻方是先进的机械化部队。不然的话,在这样的防御工事下,进攻的一方都是会像屠宰牲畜一样,被防御方非常残忍的屠杀掉的。

  钢制枪管配上先进理念的弹匣,使用铜质的一体式子弹的加特林机枪在射击的时候声音和火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