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七七章、杨守业的新生活 2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工业化的生活。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什么时候,大家觉得只要拿着钱,在外面生活比在家里生活还要方便。那么工业化的生活基本上就实现了。”

  ——1622年·王书辉·《工业化是最正义的事业》

  松滋县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变得比枝江县还要热闹了。和枝江县的中心已经从县城转移到商盟镇和复兴城不同。因为松滋县城就建在松滋河边上,水路交通比较便捷。所以,复兴会并没有在别的地方再建新城,而是直接对原来的松滋县城进行了改造。

  虽然复兴会在松滋建设的一系列工业企业并没有在松滋县城内。但是,因为复兴会的商业机构和枝江商盟的商业机构都在县城设立,这就使得原本和一切内地小县一样的松滋县城,越发的繁荣了起来。

  松滋县的码头虽然规模“庞大”(在杨守业看来),看起来比杨守业见过的杭州码头还要繁荣。但是,这样规模庞大的码头,并没有像杭州码头那样充满了混乱。

  杨守业简单的观察了一下,就发现整个码头已经被分成两个部分。被大量墙式铁丝网围住的码头,有一个进口,有一个出口。进口和出口之间,也有铁丝网分开。

  从进口进来的人又被分成两个部分,虽然看不明白那两个口子前面的字是什么意思,但是杨守业还是分辨了出来。

  那两个口子,一个是针对做工的人设置的。因为大家的穿着打扮都差不多,都有相同的外貌特征,基本是一眼就能分辨的出来。而另一个口子,则是专门针对前来进货的商人的。因为杨守业看到,和他一起搭船的不少商贩都从那个口子进去了。

  虽然不知道商人那个口子里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可是,杨守业却遭遇了一场不太痛快的遭遇。他被口子旁边坐着的穿着灰色半长衫,戴了一个样式奇怪的大帽子的人,盘问了好半天。还领到了一张名字叫做临时身份证的硬纸片。

  虽然不能说满怀期待,毕竟自己是出来做工来了。但是,杨守业原本在下船之前还是比较雀跃的。可是,刚一下船他就经历了一道盘问。这样的遭遇,不仅使得杨守业心中不快,而且还让他非常的不安。

  作为一个卫所里的种地百户,杨守业虽然根本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经历。可是,他对于军人的气质还是比较敏感的。在码头上都出都可以见到穿着灰色半长衫,腰间扎着宽大的皮腰带,腰间佩戴着短长剑(士兵的刺刀),走起路来成排成队的,负责维护码头秩序的人。

  统一的服装,全幅的武装(实际上只有刺刀和左轮枪),这让杨守业这个种田百户,一下子就感到了这些人应该是某种军事组织的成员。

  可是,一来大明朝的士兵就没有这样的穿戴的(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