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四零章、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 1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1621年12月的一个下午,复兴会通商处处长胡启凡,正在复兴会总部王书辉的办公室里,向王书辉汇报通商处最近的工作情况。

  听汇报是王书辉最近养成的一个习惯。

  倒不是王书辉刚刚在明朝末年掌握了一个现代社会乡镇水平的势力之后,就养成了什么倒霉的官僚主义作风。而是随着复兴会事业的发展,限于复兴会干部们目前的写作能力和文字水平,王书辉发现,单方面的看报告看文件,已经不再能够全面详细的了解实际情况了。

  面对这种情况,王书辉只能采取听汇报和看报告相结合的办法。每天在固定时间内,约见复兴会不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根据他们提供的报告里的数据和表格,听取他们对相关工作的汇报。

  采取这种方法,同样面临着问题。复兴会的绝大多数会员,不仅文字表达能力不足,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差。所以,王书辉又不得不组织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培训,对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语言能力培训。

  即使是这样,说错话,说废话,说没有事实依据的想当然的话,说不着边际的胡话等等现象,仍然非常严重。特别是王书辉发现,听取他们的汇报,经常会耽误很多时间。而时间,是王书辉所最缺乏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王书辉对汇报时间进行了硬性规定。每个部门的汇报总时间是半个小时。每天都要进行的各部门日常工作汇报,不能超过十五分钟。剩下的十五分钟是王书辉对他们指出问题,布置工作的时间。

  不能不说,这种硬性规定时间的办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规定时间的要求下,各部门的干部们,努力的整理自己的汇报,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规定时间的存在,在语言组织能力上对他们进行了强制性的促进。

  新制度实行了半个月的时间,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语言表达上就开始变得条理分明,用语准确了。至少在面对王书辉的各种提问方面,他们能够根据数据进行准确的回答了。

  在听取了通商处的汇报,并与统计处的统计数据相结合,对通商处的负责人胡启凡提了几个针对性的问题之后,因为胡启凡的回答中规中矩,王书辉觉得比较满意。

  对通商处的工作进行了相应的布置后,王书辉就准备结束和通商处的交流,准备打发胡启凡离开了。

  王书辉从办公桌后面走出来,向起立立正的胡启凡下了“解散”的口令,看到胡启凡向他敬礼时候,就回了一礼(复兴会内部礼节全部都是军礼)。在这之后,他就走回办公桌,准备开始下一项工作了。

  等到他看完了一页工艺研究局的报告,对其中的内容作了几处批示之后,因为蘸水笔要蘸水的关系,才抬头看到胡启凡还站在自己的办公桌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