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五章、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 5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论语·为政》里记载了孔夫子对弟子的一句话,他说,“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网”这句话的意思,是孔老夫子在告诫自己最为莽撞刚烈的弟子子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王书辉一直认为孔夫子是个言行不一的人,就是因为这句话。

  孔夫子的这句话,如果单从这话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上来说,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且,王书辉还觉得这句话体现出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但是,孔夫子本人却没有在行动上做到实事求是。

  孔夫子本人在做学问和做人方面,强调的是“述而不作”的态度。所谓“述而不作”是什么意思呢。这话一样出自《论语》,出自《论语》的《述而》。原话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非常保守复古的思想观念。他认为,对于古代人的思想,只能进行解释和传承,要相信和坚持古人的思想。对于他自己所持的这种固化的、不进步的态度,孔子还相当的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和殷商时代的教育大家“老彭”是一样的。

  孔夫子一方面要求自己的弟子要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却不肯承认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坚持一种顽固保守的思想。先不说孔子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精分”。关键是要说,孔夫子宣扬的这种“述而不作”的思想,他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到坚持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孔子自己强调“述而不作”,但是,在现实中,孔子在修撰《春秋》的时候,却采取了为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史书直接进行删减整改的做法。以至于在历史上留下了使用材料挑选的手段表明作者立场的“春秋笔法”的典故。

  孔夫子让弟子实事求是,自己却不承认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在做学问上,在工作上,强调要“述而不作”,在实际行动中却玩弄文字,暗含褒贬,打破了中国史家“秉笔直书”的传统。

  作为古典文化的爱好者,坚定的唯物主义者王书辉认为:孔夫子在言论和行动上,表现出了一种双重“精分”的特点来。

  作为儒教的创始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夫子自己都这么“精分”,那么可以想见,被董仲舒、朱熹等后世的超级“精分”的儒教信徒,进一步使用“春秋笔法”的手段,秉承着所谓的“述而不作”的原则,不断的进行删减、整改和解释后的儒教思想,会有多么的“精分”了。

  那么,进一步可以想见,因为儒家思想和儒教徒的这种“精分”特征,以儒家思想为意识形态,以儒教徒为主要统治阶层的封建王朝,会体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超级大“精分”的特征。

  就比如说,这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