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1章 加官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章加官

  君权与臣权永远是对立的。

  在大多数时候,所谓的君臣戮力一心,其实来自是双方各退一步的妥协;在彼此争执的过程中采取了折中的、彼此皆可接受的结果或处置方式。

  而天子曹叡的打算,就是以士家暂不可改,那就先以雷霆之势对民屯的弊病杀鸡儆猴!

  也是对公卿百官们的敲山震虎。

  将公卿百官们的不作为、对州郡地方约束无能的失职摆在了明面上。

  让他们羞愧自惭!

  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政略调整中,失去反对的理由!

  然后,在寻求解决方略的庙堂格局调整中、在君权与臣权的反复拉锯中,最终迎来群臣的妥协——公卿百官们为了不让君权急剧膨胀,便会附和一些不会导致臣权缩水的条件,以期君主心满意足,从而将此事揭过篇。

  事实上,在某些方面,曹叡是当得起武帝“我基于尔三世矣”这句话的。

  少小就心智聪颖且还历经过大起大落的他,虽继位还没多少年,但对御下的制衡之术早就炉火纯青了。

  比如在这次大司农的人选中,公卿百官共推出来的人选,他皆不取。

  乃是很强硬的将少府令杨阜改任。

  且不出众人所料,他将屯田之政的上计权柄转回了大司农署,责令杨阜严查各州郡民屯田亩被侵吞之事。

  如发现中饱私囊或侵吞田亩等罪行,依例奏请庙堂严惩。

  天子曹叡明面上的理由是杨阜为人刚直不阿,对仕途并没有汲汲营营之念,以他主事纠察屯田之政,定然会惩奸杜邪。

  但公卿百官都知道,天子更深一层考虑是杨阜乃凉州人。

  从汉武帝设凉州刺史部伊始,羌胡杂居凉州就一直是朝廷迁徙囚犯实边的首选,也让关东士族对关西士族颇为鄙夷,认为他们出身不正;且源于持续百余年的凉州羌乱,更是让关东士族频频有放弃凉州之言。

  在如此背景下,杨阜就不可能姑息屯田的弊病。

  关东士族也不敢私下请托杨阜能网开一面,因为一旦请托了,杨阜必然先将请托之人上禀治罪!

  只不过,公卿百官们对此倒也不是很担心。

  因为中枢决策传达到地方州郡是需要时间的,杨阜想让地方州郡的屯田中郎将与校尉依命行事,也是需要时间的。

  而在这个时间差里,足够他们督促乡闾故旧粉饰罪行了。

  然而,天子曹叡接下来的做法,却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聪颖之主”!

  他竟以如今监察不严为由,打算让校事府设分司在大司农府,以纠察之权协助杨阜整顿屯田积弊!

  这点直接让公卿百官群起谏言不可。

  就连一些克忠守法、没有放纵家中侵吞屯田田亩的重臣,都极力劝阻。

  缘由无他。

  校事乃是悬在群臣头顶上的利刃。

  先前武帝设校事主刺举之时,卢洪与赵达还留下了“不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