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0章 心慰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稍稍改变了接下来的说辞,“唯。陛下,惠不敢受之其次,是为奉公,亦乃私心耳。”

  “奉公者,乃惠官居将军位,为国舞干戚讨不臣是为本分也!秦元明录功之表,并非无有惠之名,何以复求更多?私心者,则是惠先前在淮南戎服之际,为求御贼吴知彼知己,故而曾寻淮南将率问及石亭之战过往,亦因此有闻已故大司马非议之言。”

  非议之言?

  此话甫一落下,天子曹叡眉目皆肃。

  毕竟,不管曹休的石亭之战败得多惨、对魏国的伤害有多大,但那也是关乎着魏国宗室的颜面,曹叡自是不容他人擅自诋毁的。

  “如何非议?”

  曹叡的声音有些冷,“稚权但可言之,不必忌讳其他。”

  “唯。”

  轻轻颔首,夏侯惠也作肃容道,“陛下,臣惠所言并非是指有人诋毁已故大司马。乃是昔日石亭之战时,今征东将军曾表陛下劝阻战事,其表中有言故大司马‘虽明果而希用兵’;而贼吴将军朱桓亦有‘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之言。”

  原来是满宠啊

  闻言,曹叡眉毛微挑,面色随之舒缓了下来。

  对于满宠指摘曹休军略不足,曹叡自是不会见怪的,毕竟以满宠的才干完全有资格说这句话。

  而吴国的将军朱桓嘛

  敌对之国,彼此之间相互鄙夷贬低那是惯常之事,不必介怀。

  是故,曹叡大概猜出了夏侯惠的言外之意,无非是指魏国第二代宗室大将如曹真、曹休等人的官职升迁太快,给予了他人诟病临阵经验不足的口实罢了。

  果不其然,夏侯惠紧接着便说到了这点。

  “陛下,我魏国自臣惠先君兵败汉中以来,不管逆蜀进犯抑或我国伐贼吴,战绩皆是乏善可陈,已然令我魏国宗室与谯沛元勋威望不复武皇帝之时也。故臣惠每每思及此事,深为叹息,亦勉己以此为戒。”

  “臣惠今出仕不过数年、戎马行伍不过二载有余,略有犬马之劳、微有尺寸之功,便已然官居中坚将军矣!是故,臣惠心常自惶惶,唯恐功不配位而沦为笑柄,复增谯沛元勋恶誉、亦令陛下添识人不明之非议也。”

  “此乃臣惠不敢受陛下增邑之故也。”

  言至此,夏侯惠俯首而拜,音色激越而道,“臣惠年岁刚及冠不远,而今外有蜀吴不臣,内有辽东公孙妄自尊大,不乏为国征伐、累积功绩之时。故斗胆请陛下收回圣谕,容臣惠不陷幸进之议,可清身历练各地、进益才器,以期他日可堪任陛下爪牙、报效社稷。”

  唉

  听罢,天子曹叡沉默良久,才沉沉的发出了一声叹息。

  也起身步来扶起夏侯惠,把其臂而谓之,“朕知稚权报国之忠,故常怀恩荣之心。但今得闻稚权之言,方知稚权所忧,亦感铭于怀。嗯,既然如此,便全稚权之意罢。”

  “惠,谢陛下。”

  “功成弗居,乃高风亮节也,稚权何出言谢之辞?”

  摆了摆手,天子曹叡从侧榻处取出二皮革囊蒲萄酿,将其一递给夏侯惠邀饮以示恩宠。

  就是刚抿了一口,他似是想起了什么,便又笑颜潺潺而谓,“稚权方才有言,不欲身陷幸进之议,然昨日却有献马于朕之举,此不相悖邪?嗯,朕知稚权绝非谄媚以求幸进之人,但天下

  熙熙攘攘、求名利者众,稚权当防小人之口、以三人成虎之事为戒。”

  言罢,天子曹叡不等夏侯惠作答,又继续说道。

  “太仆署尚未将稚权所献二马驹养在御马厩中,朝中内外知此事者亦寡,稚权稍后出宫时,便将二驹带回去罢。朕帝有四海,唯患国之干才之匮,不缺稀奇禽兽之珍。稚权他日毋复进献之举,只需勉励笃行、早日成为社稷砥柱,便是如朕之期矣。”

  不接受我献上的两匹马驹?

  那我还怎么让你倏然“发觉”我性情已改、不复往昔鲁莽,已然堪你重用了?

  “唯。臣惠谨记陛下之言。”

  先是恭敬应声,夏侯惠略微昂头,“陛下,臣惠进马,非为求陛下欢心,而乃求自心安耳。陛下莫是忘了臣惠忝为散骑侍郎之时,首番伴驾当日之事?”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