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炉(十一)(下)_重生之抗战悍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定就会崩溃。现在,部队还能够继续在这里,没有炸营,散鸭子,已经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严格强调军纪的结果了。

  只要敌人从两翼攻击,那么凭着那些个烂泥,就能够将鬼子的冲击速度降下来,这样自己再发扬火力的优势,将敌人的战马打掉。或许还能成功的逃脱这一劫…

  方师长着急,是急在好像下围棋一样,被人占了先手,只能应招而不能主动攻击。其实处在先手的鬼子也着急,急什么,就是方师长开始考虑的地形问题…

  鬼子其实并不是都像大家看的那些个电影电视里一样蠢笨无比。他们的军官基本上都是经过正规的军事院校培养的,而且有不少都是有很多的战场经验的。在中国清朝政府的维新运动,还仅仅停留在仿造洋枪洋炮的阶段时,日本就已经开始全面仿效西方军队的制度,建立日本的新式军队,这里面就包括建立近代化的军事教育体制。1868年明治政府一成立,即实行“强兵为富国之本”的国策,8月3日,京都军校开学,该校是“陆士”的前身,起初仅收官僚子弟入学。这是完全沿袭了凡事必讲等级身分的幕政陈规,因而遭到反对,1870年取消了身分限制,并通令各藩派送学生不论士庶均可。1871年12月10日,兵学寮迁到东京。翌年4月,法国陆军中校马立克等15人组成的教官团被聘执教。在德川幕府的末期,日本军事训练深受法国影响,“陆士”最初10多年内采用法式体制,并聘法国教官。但日本是帝制国家,故对帝制德国更为欣赏,后来决计在军事上以德为师。1885年,“陆士”聘来德国麦克尔少校为军事顾问,遂改取德式体制。

  “陆士”和其他各类军校的出现,是天皇政府以“强兵”为最高国策的必然结果。执政者认为,强将手下无弱兵,而强将须从军校中造就,尔后在战场上练成。《军人训诫》强调封建忠君思想为军人精神之根本。“皇军”成了“天皇陛下”这个人格神任意驱使的兽群。士官学校实行奴化教育,除了有关军事课程之外,学校当局竭力向学生灌输军国主义毒素,培养武士道精神。为了磨练学生的“意志”和适应任何恶劣环境的能力,学校甚至经常逼学生重装操练于烈日当空之时,薄衣僵立于寒风刺骨之夜。甲午战争中,日军在旅顺制造的屠杀中国军民的血案、日俄战争中乃木希典发明的“肉弹”战术等,都是在野蛮的武士道精神的培育下出现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也有过许多人留学过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这里面有许多人都成为了后来的风云人物,包括吴禄贞,蔡锷,孙传芳,唐继尧,阎锡山,许崇智,蒋方震,张绍增,陈其采,良弼,蓝天蔚,傅良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