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2章 杯酒释民户_重生北魏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父王就算浑身是嘴,也难以辩解。

  “若有人在河北蛊惑人心,士民难保不会受他欺瞒,真以为澄与父王是尔朱兆、尔朱世隆之流,随他举旗叛乱,到那时,澄与父王又该如何自处?”

  李元忠心里一咯噔,来了,真的来了,就是冲着他们河北门阀士族来的。

  当即向高敖曹使眼色,可高敖曹完全无视了李元忠的示意。

  骁勇如高敖曹,敢领十余骑冲阵五千人,但也怕小高王一声三叔祖。

  今天只顾吃肉喝酒,自然是因为高季式早就将前因后果告诉了高敖曹。

  兄长高乾已经将事情应下,他也不好反对,更何况自己的部曲早就有了京畿兵的编制,搜取家族其他人隐匿的户口与高敖曹关系不大,他也就尽情吃喝,只当是旁观一场大戏。

  所以说,跟对人比什么都重要,就连高敖曹这个莽夫跟随高澄久了,居然也有了一些智慧。

  见高敖曹不搭理自己,已然明白他的态度,李元忠只好独自打圆场:

  “我等河北士人追随高王建义以来,屡受高王厚恩,才得以身居高位,又怎会反助外人,还请世子莫要为此忧虑。”

  高澄闻言颔首,说道:

  “李叔父所言甚是。”

  这一句李叔父听得李元忠寒毛直竖,大家都是高氏老人,谁不知道高家父子的德性,都口称叔父了,这件事绝对小不了。

  果然,高澄沉吟道:

  “诸位叔父自然与我父子亲厚,但久在洛阳为官,难以约束家乡族人,难保他们不会受人蒙骗,这才是澄与父王忧心的原因。”

  这时坐在末尾的记室参军张师齐秉忠直谏道:

  “既如此,世子何不放河北群贤归乡,约束族人,如此,高王自可高枕无忧。”

  这话一出,引得在场河北士人纷纷怒目而视。

  好你个张师齐,居然想把我们赶出朝堂。

  高澄勃然大怒:

  “仰赖诸位叔父劳苦功高,才有澄与父王今日成就!张师齐!我平日不曾亏待于你,你为何进此馋言!叔正!为我殴之,逐出宴席!”

  崔季舒应声下场,挥拳殴打,张师齐狼狈逃出宴席。

  恶心河北士人的张师齐是被赶跑,可高澄依旧愁眉不展,向众人询问道:

  “诸位可有言语教澄,为父王分忧。”

  李元忠、崔暹、崔昂、以及刚刚回到座位,还在气喘吁吁的崔季舒等人面面相顾,一筹莫展。

  就在众人想不出办法的时候,虚假的渤海高氏子弟,侍中高隆之带着光芒站了出来:

  “世子,下官有一策可解高王忧虑,又能使河北群贤常伴高王、世子。”

  “哦!还请高侍中教我。”

  高澄闻言大喜过望。

  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高隆之侃侃而谈道:

  “高王所忧虑者,不过是担心被河北豪族误解,从而引发叛乱。

  “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高王与世子自是翩翩君子,恪守臣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