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节 诸侯汹汹势【二】_黄巾张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不行。

  韩馥若是来了,以他在袁氏故吏中的地位,又有整个冀州为后盾,只怕就连袁绍都不得不屈居于韩馥之下。若不是看透了韩馥必然不肯起兵反对中央朝廷,田丰绝不会请刘惠等人如此劝说韩馥。

  这一招,就叫做以退为进。

  得到了冀州牧韩馥暗中同意举兵的答复以后,袁绍一方的人马,算是可以不被掣肘,全力的运作起来。

  呆在偏远的渤海郡,距离京师数千里之外,当然不可能对讨伐董卓的大业,发挥什么作用。所以,袁绍在正式宣布举兵讨伐董卓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带领一支小规模的亲卫部队,一人双马,日夜兼程,赶往兖州一带,以便领导当地的州郡大吏们,夺得这次举事的盟主之位。

  由于袁绍是轻骑飞奔,他的主力部队依然被留在遥远的渤海郡,由淳于琼统领,颜良、文丑二人为副将。换句话说,袁绍这次前往讨董,纯粹是一个空架子,完全是打算借助别人的兵力,来完成这件大事。

  以袁氏在天下间的声望来算,讨董事成,袁绍是首屈一指的大功臣。若是战事不利,他也可以拍拍屁股就返回渤海郡,实力毫发未损。以后董卓想要找他的麻烦,渤海军以逸待劳,对上董卓的凉州军,依然有一战之力。

  对于袁绍的这种做法,虽然有人暗中不满,觉得他这样是坐享其成。不过,大部分的州郡大吏,对此都并不以为意。在他们看来,有着“袁氏嫡子”和“党人魁首”的头衔,袁绍就天然的是士人领袖之一。只要袁绍的人来了,便胜过千军万马。

  至于兵力的问题,以袁氏的声望,将大旗一竖,自然有的是人愿意前来投靠。到时候,各地州郡只要发愁人太多,绝不用考虑兵力不足的问题。

  相反,若是袁绍拒绝参加这次起兵,或是只在口头上发表意见,那些州郡大吏们才会真的对其心怀不满。

  而且,大军的行动速度,比起个人快马加鞭的赶路,终究是慢上太多。要想从位于冀州最东端的渤海郡,带着数千上万的大军,赶到司隶河南尹附近,这一路上两三千里的路途,需要花费至少两个月。

  到那时候,说不定反董之战都打完了。那渤海军千里迢迢的从大老远跑过来,是去看风景的吗?

  真以为军队的开拔调动,不用花钱粮?

  虽然天下智谋之士不少,但还真没有几个人,预料到大汉的这场内战,居然会延绵长久。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关东诸侯全部摆出一副要求董卓下台的姿态,董卓必然支撑不下去,会乖乖的带着人马逃回凉州,等待朝廷发落。

  当然,光杆司令毕竟不好看。别的不说,身为天下众望所归的士人首领,就算光是打杂的,也要两三千人才够吧?

  正是有鉴于如此情形,所以当袁绍从渤海出发的同时,也派出快马,前往各处响应讨董的州郡大吏那里,要求他们支援兵马粮草给袁绍。

  要不然,袁绍这个众望所归的盟主,居然是个光杆司令的话,对所有的反董诸侯来说,面子上都不会好看。

  对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黄巾张狂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