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8节 本初满城招【下】_黄巾张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还记得“官渡之战”的话,就应当知道那个在关键时刻,背弃袁绍,投奔曹操,为曹操带来了“火烧乌巢”行动需要的情报的那位大功臣。那位大功臣,就是这个许攸、许子远。

  还有曹操这个出身宦官阵营的矮子,为了得到天下士人的称誉,特别是声望崇高的党人的接纳,竟然非常有诚意的放低身段,时常跟从在袁绍身边,甘心充当他的得力助手。

  有了张邈的名声,许攸的智计,再加上何颙和曹操的执行力,以及袁绍那庞大的财力支持,在“党锢之祸”中遭到沉重打击的党人们,重新在暗中被有效的组织起来。外加上袁绍身为前任党人巨头李膺女婿的身份,发挥的巨大作用。不管是被明令“党锢”的党人,还是未被“党锢”波及的士人和太学生,都渐渐将袁绍、袁本初当做了隐藏的党人魁首。

  如今的雒阳城中,到处流传着“天下楷模袁本初,奔走之友何伯求”之类为袁绍等人张目的评语。所以,袁绍虽然说是隐居雒阳,可是在朝野间的声望和势力,却是日益壮大。这种情形,对心高气傲如袁术来说,实在是万分难以忍受。

  ——区区一个奴婢生出的儿子,居然能在声望和势力上,超过堂堂正正的正室嫡子。这种情形,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袁绍毕竟是袁氏一族的人。无论如何,袁术都不能公开的对袁绍表示不满。否则,袁氏家中的长辈,会毫不犹豫的将敢于这样做的人,用族规处置。

  袁术能够做的,就是加快自己在仕途上的进步。他想要用官位上的差距,来填补与袁绍在名声上的差异。

  但是,年初的黄巾大起义,迫使汉室取消了长期以来的“党锢”政策。没有了这道束缚,袁绍凭借着在天下士子中的巨大声望,必然能在短期之内,平步青云。得知了这一点之后,袁术先是大怒,然后大恐。

  ——婢生子的崛起,已是不可避免了!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袁术的心,被狠狠的刺痛了。为了避免被这个他向来看不起的婢生子超越,袁术需要功勋,需要更多的功勋,来提升自己的官位。

  正是因为这个隐藏的原因,身为长水校尉的袁术,才主动提出,要亲自参加中郎将皇甫嵩的大军,去镇压那些可恶的蛾贼。

  这个要求,让袁术的老子袁逢,小小的吃了一惊。作为袁氏一族中最有能力的一员,袁逢如何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嫡子,由于从小锦衣玉食,既怕吃苦,又怕受伤。

  但是,既然袁术有这样的想法,袁逢自然要大力支持。于是,在皇甫嵩的小小惊讶下,袁术正式作为长水校尉,率领扩编到数千人的北军长水营,在皇甫嵩的手下转战天下。

  当然,出身如此高贵的袁公路,是不会亲自上阵,与那些低贱的泥腿子黄巾军作战的。深知袁术统兵能力的皇甫嵩,也不会让几千可靠的精锐战力就这样被袁术糟蹋。无需他亲自动手,长水营的大小军吏自然会在袁术面前努力表现。袁术只需要做好名义上的统帅,将军中杂事都交付于皇甫嵩为他安排的副将,就可以安安稳稳的收获巨大的军功。

  除此之外,袁术对拉拢一批军中的豪勇之士,也颇有兴趣。对自己的经义水平有所认识的袁术,明白的知道自己将来要走的升官路线,应当是武职一系。为了应付未来可能需要的率军出征事项,袁术当然要大力招揽一批能战之士。

  学不来霸王项羽的亲身披坚执锐,总可以学一学高祖皇帝的“善将将”吧?

  ps:汉初名将韩信在与汉高祖刘邦议论兵法时,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带领多少兵马?”韩信回答说:“最多也就带上十万人。”刘邦又问道:“你要是带兵可以带多少呢?”韩信说:“我当然是愈多愈好啦!”

  感觉没面子的刘邦追问:“你可带的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抓住了呢?”韩信回答说:“这是两回事了,高祖虽然不可带兵太多,但是陛下善于使用将帅,所以我才被你抓住了。”

  黄巾张狂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