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四十六章 诗案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闹越大,得赶紧解救啊。我看朝中这风向,有些不对。”

  苏油说道:“这时节你还不避嫌疑来提醒我,足感盛情。不过御史风闻奏事,这是符合程序的。而国法,人人必须遵守。”

  曾布大惊,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苏油会说出这种话来,场面话都顾不得了:“明润这是要袖手旁观?”

  苏油乐了:“谁跟你说我要袖手旁观?族兄为人外柔内刚,温文而毅,处事精审,直亮不回。说他接受请托,我是不信的,事情审理清楚了,自然就出来了。”

  说完眉头又皱起来:“倒是大苏,口无遮拦,宽怀不知防人,这回啊,是真的惹祸了……”

  曾布急道:“你是没见着那天的阵仗,我听代知湖州讲述过,吓人得紧呢!”

  真实历史上,赵顼刚刚下达抓苏轼的旨意后,便是苏轼的好友,驸马王诜,赶紧派人去给在南京张方平幕府的苏辙送信。

  而在这个空间里,王诜虽然已经去了嶲州坐冷板凳还没回来,但是架不住大宋还有另一位驸马,苏油的好友,张敦礼。

  于是送信人变成了张敦礼,苏辙立刻派人去告诉苏轼,而朝廷派出的钦差皇甫遵也同时出发。

  不过这个时空里,四通商号的快马快船,不再如历史上那般还要和皇甫遵抢时间,中间要不是皇甫遵的儿子生病耽误了一天,苏辙的人还没法赶上。

  总之就是苏轼先知道消息,于是立即请假,由通判祖无颇权摄州事。

  曾布摇了摇头:“好在子瞻的夫人有主见,直接将子瞻来往的诗词书信,平日里所写的文章,一把火给烧了大半。他们后发,听说抵达安徽宿县的时候,御史台又派人搜查他们的行李,找诗,书信和文牍。得到的手稿残存者不多。”

  苏油摸了摸鼻子,这个不能不说是中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不过那是后世人的遗憾,对于王闰之来说,当然是先保住自家丈夫的狗命紧要。

  干得漂亮!

  就听曾布继续说道:“据祖无颇言,那日皇甫僎到来的时候,身穿朝服,两名御史台卒身着白衣青巾夹持,态度凶恶。”

  “二卒怀台牒,藏于衣内,如暗藏匕首。”

  “子瞻恐惧,不敢出见,与无颇商议。无颇说道:‘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只能出见。’”

  “子瞻便要出去,无颇拉住他,让他穿上朝服,子瞻说:‘今日必得罪,不可以朝服。’”

  “无颇劝道:‘尚不知罪名,当以朝服,不然或者更添罪名。’”

  “子瞻这才换上朝服,立于庭下,无颇等在后静立,而御史瞪着子瞻,良久不语。”

  “当此境地,人人皆以为是赐死,子瞻畏惧道:‘苏轼自知近来恼朝廷甚多,今日赐死,固是不辞,乞归与家人作别。’”

  苏油恨得牙痒,这是御史台制造假象,希望苏轼自尽,历史上则的确发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