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烧曲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酒坊的红苕烧酒的味道却也不错的。

  其诀窍就在于曲药。

  川中乡间所用的曲药和北方乡间所用的曲药相比,川中的黑药里边包含了多种香料,造出的曲酒比北方的纯干烧,香型上会丰富很多。

  吃过饭,随船带来的家伙事儿也下来了,一台锅驼机,一台多用途动力转化设备,一台磨机,还有好些个巨大的磁州窑大陶缸子。

  除此之外还有锯台。

  锅驼机的好处就是啥燃料都吃,只要水能烧开就能动,特别适合农村。

  酒厂地址就选在离漳河不远的一条溪边,方便取水。

  如今正是收甘薯的时节,苏油让各乡的里正回去打招呼,他要收三万斤甘薯,两万斤玉黍,甘薯三百钱一石,玉黍四百钱一石。

  价格只有麦子和稻子的一半,之所以这么不受市场和农户待见,主要是因为这两种东西对于农户来说,保存,实在是大问题。

  鲜地瓜一般就是堆放保存,最多只能保存半年,开春就要发芽变空。

  要延长保存时间,那就得采用切丝切片干燥成红薯干的方式,那样做却又将耗费大量的人力。

  玉米更讨厌,因为胚体巨大,脂肪聚集,非常容易酸败长霉。一般就是种子挂房檐通风保存,存粮堆存,就这样在农家也不过一年。

  相比于稻米小麦的三到四年,高粱的六七年,小米的十年,抗风险能力太差了。

  苏油让朝廷收纳玉米做赋税的原因,是因为玉米如今在全国的产量还不高,价格便宜,每年收上来的玉米可以作为饲料用于如今蓬勃发展的畜牧业,保证能够及时消耗,才敢放开这个口子。

  不过这个价格已经让肥乡几处庄子的老百姓开心异常了。

  如今虽然解决了温饱,家家有储粮户户有猪羊,但是宝钞这玩意儿却真是不多。

  探花郎这价格实在,他带来的收购价是大名府里粮商那里打听来的价格,却忘了将运费扣除,大家也乐得不告诉他。

  不过老百姓们也忘了,探花郎一声招呼,大家齐心合力给他将带来的大陶缸埋在土里,还在上面修起了酒棚,探花郎也没打算给他们工钱。

  虽然解木头有锯床,但是扎麦秆铺屋顶砌灶台总还是需要人手的。

  不过苏油还是将庄子上的妇人都集中了起来,每人发给一把从大名府带来的刨刀,可以给甘薯去皮用,工钱一天百文。

  苏油做事从来大气,灶台是小龙灶,十口灶眼,一次能够蒸十口大锅。

  理论上讲,物料颗粒越小,物料与酵母接触时间就越快,发酵也就越快,产量也就越高。

  但那是生产酒精的方法,却不是生产美酒的方法,因为物料太细,按照农村的加工方法,火候稍微没控制好就会糊掉,还有很容易就会发酵过头,导致酸味和苦味的出现,影响酒的品质。

  其实工艺还是挺难把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