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七章 斗智不斗力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野鸡啼叫一模一样,我也想不起来,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好的收获。”

  那位土兵就挠着脑门,憨厚地赧笑。

  陈慥翻着白眼:“就会偷奸耍滑,赶紧调调料,看看晚饭怎么弄!”

  晚饭其实很简单,麂子架子熬酱汤,姜蒜下得重,肉切成薄片涮锅子。野鸡剁成小块拌好味炸到焦酥,拌上酥黄豆,不但晚饭有了菜,明天路上阿囤弥的零嘴都有了。

  剩下的,鱼管够。

  吃过饭,苏油开始和李拴住一起测量营地到江心大船的距离。

  测试用的量具很简单,一根竹管前头沾着一根针,竹管中部绕上几圈铁丝,然后拧到一起,将铁丝插到一个大量角器的圆心里。

  再用竹竿绑成一个三角架,上端钉个木盘,用来放置量角器。

  取来皮尺,量出二十米绳子,在河滩上牵直,两端拿木钉钉上。

  绳子中心位置,在营地上插着的一根竹竿处。

  然后在一个木钉上方摆上架子,放好量角器,保证量角器上底边的那条线和地上牵着的那条线刚好重合。

  这一步很简单,在量角器底边一边粘上一根丝线,坠上小螺钉,然后旋转调整量角器,直到垂着的两根丝线都刚好碰到地上的绳子就行了。

  设备摆好后,调整旋转竹管,当通过竹管的圆孔能够看到船正中心的那根桅杆的时候,记录下竹管上的指针指向的量角器夹角。

  然后换到另一个点上,用同样的方法记录下角度。

  回到营地拿出本子和直尺,小量角器,画出微缩图,经过角度转换,问题就变成了知道三角形底边上三个点,即营地中心的竹竿,和两个木钉间的距离,以及左右两个夹角的角度,求三角形底边中心点和三角形顶点距离的问题。

  这个问题要用三角函数表很容易解决,不过李拴住现在还不会,三角函数表也还没有测量出来。

  苏油便将这个问题变成相似三角形的问题,量出图纸上三角形的底边长度,以及中心点和顶点的距离,加上大三角底边长度二十米这个条件,根据比例关系求出营地和大船之间的距离来。

  这个粗糙的仪器,其实就是经纬仪或者照准仪的工作原理,而这套测量方法,其实就是三角测量法。

  当然没有苏油装逼的份,早在公元前六百多年,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借由测量自己及金字塔的影子长度,以及自己的身高,并运用相似形的原理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自己与海上船只的距离,以及推算悬涯的高度。

  在中国,公元两百多年,地图学家裴秀也掌握了这个方法。

  而当时的数学家刘徽,则提出了一个计算公式,假设海面上两艘船与海岛成一直线,知道两船之间的的距离和船上观测海岛岛尖的角度,计算出船到海岛的投影距离。

  这方法不能小看,这是地图学的基础。

  有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