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桥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羊的,驾着车的……无数的百姓朝着都城涌来。

  还有河渠上,撑过来无数的小船,小船上都满载着张皇失措的人,有些还非常的富贵。

  然而没有人接纳他们,迎接他们的,是冰冷的城墙和紧锁的城门。

  田遇心中充满了兴奋,出大事儿了!

  ……

  灵州下游六十里,临河镇。

  十六个巨大的牛皮筏子,在这里下碇,苏油与沈括,带着理工小组,要用最快的速度,搭建一座桥梁。

  华夏一族建造浮桥的记录,在《诗经·大雅·大明》中就曾有记述。

  第一座跨越黄河的浮桥,则是出现在春秋时期,秦景公的母弟后子针因自己所储财物过多,恐怕被秦景公夺财杀害,在今天山西省临晋附近的黄河上架起浮桥,带了“车重千乘”的财富由今陕西逃往晋国。

  第一座铁链连接的浮桥,是隋大业元年在河南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这座桥一直到唐代都在使用,李世民还作诗“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来描绘他乘坐御车渡越浮桥时,船头绘画的鹢鸟图形和缆索上的朵朵锦花,在江河波涛上摇曳动荡的景象。

  宋代也有自己的大浮桥,太祖曾在安徽当涂县采石矶,架设横跨长江的浮桥,成为宋军进军江南,讨灭南唐的水上通道。

  等到国力上升,又在在蒲州附近潼关以北的黄河上,修建了更大的浮桥。

  蒲州浮桥的缆绳,用八只铁牛系住,这些铁牛立于两岸,每只重数万斤。

  后来还出现了找铁牛和浮铁牛的故事,大和尚怀丙还因此被苏油征辟,一同参与黄河北流说的讨论与定策。

  由于架设简便、快速,浮桥常常被用于军事,用途非常突出,因此在如今亦被称为“战桥”。

  浮桥的搭建是有讲究的,黄河大浮桥的法式,早就被苏油命李诫收录在了《营造法式》当中。

  到了苏油和沈括手里,浮桥又有了许多改进。

  十六艘大筏的前头,装备着带逆止齿轮的大缆盘,连接着巨碇,下碇之后,筏子上的军士们通过缆盘调整缆绳的长度,可以将筏子调整到一条直线上。

  筏子与筏子之间,通过铁链串联在一起,之后在铁锁上铺设桥面,构成了一座浮桥的主体。

  浮桥可以根据水面的涨落,灵活调整缆绳的长度,两端上桥的地方,铺设着上桥的铁筋钩板,和浮桥搭接的地方是固定在钢轴上的,能够有一定的高度变化冗余。

  这座桥是先设计后施工,全部采用标准构建组装,能够实现快速高效地搭建。

  唯一的难度就在铁索的勾连。

  不过这难不倒苏油,他直接动用了伏虏炮,让伏虏炮弹带着细绳,被施放到河对岸,然后用细绳牵粗绳,粗绳牵细索,细索牵粗索,粗索牵铁链,没用多久,就完成了搭建。

  反正他们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