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物价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拔,走出了一段后,八娘才对苏油轻声道谢。

  昨天晚上急急将苏油丢下,就是为了早一眼见到自己的孩子,母子俩如今算是重聚了,八娘的心情好得不能再好,心病一去,浑身顿觉轻松无比。

  沿着青石板路往城外走,宋代四川古城的风貌让苏油觉得倍感新奇和亲切。

  上一世自己帮扶过的几个偏远乡镇,和现在的眉山城,还真有些类似。

  青石板路两边是阴沟,阴沟上面盖着石板。

  这就了不得,穷乏的下县,道路两边常常是阳沟,没别的意思,石料能省一点算一点罢了。

  阴沟上面是屋檐,屋檐的雨水长期定点落在石板上,已经将石板打出沿街边两排小坑。

  每隔一段,阴沟上的石板还镂雕着大铜钱状的进水孔。

  道路两边,是中国第一次形成的新阶层——市民阶层的房屋。

  市民阶层的出现,说明了服务业和手工业的兴起,这完全体现在了眉山城街道两侧的生活图景之上。

  小食肆,干果肆,粮油肆,酒肆,布庄,绸庄,竹器铺,棕铺,杂货铺……一路行来目不暇接,规模不大,但胜在物品丰富。

  还有很多奇特的现象,比如可以见到很多挑着粪桶的农夫,沿街收买各家居民马桶里的粪尿,一般一家一晚上的贡献能卖一两文钱,这可是顶好的农家肥。

  然后还有卖薪柴的,居民们对杂木柴还都分得清,按耐烧程度讨价还价,一担柴也是几十文的小生意。

  甚至还有直接卖水的,而且这水都是城外的人挑着进城卖,一挑水视路程远近卖给离水井远的人家,也是十几文钱。

  苏油问八娘为啥城里有水井的人家不打水卖,八娘在轿子里笑得前仰后合,能够打井的人家,那都不差钱,好好爱护水井都来不及,怎么可能卖自家的风水财源,那不成败家子了?

  一路好奇地打听着物价,市民们见一个小孩子问东问西,知道他不会买,却也一边按捺住不耐烦,一边看在旁边那顶小轿的面子上,强笑着回答。

  开玩笑,眉山首富程老爷家的轿子呢!要是不小心得罪了,那才有得罪受。

  好在这小少爷好奇归好奇,总不是小户人家那些熊孩子,有礼貌不说,也不伸手乱摸,只笑眯眯的打听。

  一路打听下来,苏油已经知道了很多推翻前世印象的好玩发现。

  比如吃的,物价当真不贵,就川中的早餐来说,一枚炊饼只卖五文钱。

  然后好笑的是五文钱的是带馅的,馅料一般比如酸豆角,酸菜,鲜韭菜。

  不带馅的反而贵些,要七文钱,因为那是实打实的粮食,饱腹时间更长。

  再加上两文钱一碗的粟米粥,基本就可以对付一顿早饭。

  当然要吃好一些,也有不少小吃可供选择,比如羹,浆,煎饼之类,要吃饱,得十五文。

  一般的酒,如劣

  请收藏:https://m.57tyc.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